我为什么不要孩子
不是不要,而是暂时不考虑。
前段时间和我妈聊天,她突然问我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我说我必须先工作挣钱,经济独立,否则在家里没有地位,我妈立刻回了一句:你不生孩子才没有地位。
他们那一代已经习惯了用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指导生活:一个女人嫁到夫家,只有靠生孩子才能真正获得尊严和地位,女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养育后代。母凭子贵,这样的情形在古装剧,尤其是宫斗剧里比比皆是。
在我和对象刚领证那天,公公就请了一桌子朋友吃饭,我理解这是老人分享喜悦的方式,但没聊几句,他们就把话题扯到了生孩子上。一个大妈面带微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结了婚就准备要孩子吧,早生早好,明年你公婆就能抱上孙子了。我登时听了就很不舒服,我和男方结婚就是专门来给他们当家传宗接代工具使的?我们选择在一起,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依赖的感情基础上,决定相伴走一生,而不是为了生孩子。当时我心里暗骂:关你屁事。但脸上还得装出一副温顺的笑脸。
我已经尽量避免接触那些逼着问我你还没要孩子呢?你该准备生一个了的人。但有时候难免会有亲友出于关心,我总是回答两个字:没钱。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先说物质方面。
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也是唯一的一次。编辑来信说作文已经通过初审,需要交三十元就能进入下一轮评审,如果评奖了会颁发证书,并且有希望编入一本作文书里。那时候我已经懂得一些事,家里的经济情况可能不会支持我继续。尽管心理上已经放弃了,但还是想跟妈妈确认一下。看得出来她脸上既有高兴也有迟疑,我不想为难她,于是主动说自己不想继续参加,没什么意思。说不清楚为什么这件小事一直没忘,可以肯定的是,它带给一个孩子自信,又留下了遗憾。
因而我知道,做好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物质基础,能够保证孩子的未来,能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以及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他不必在该一心学习,专注成长的年纪背负太多,放心地获取知识,认识世界。
丈夫有一个的同事,孩子在上初中,今年暑假自费去英国夏令营,前期已经交了两万。
你看着别人的孩子出国游学,而你的孩子扔在老家天天玩泥巴。你是可以装作视而不见,并且自称你已经把最好的给了他。但真的是这样吗?
上次我回家,在村里遇到一个小时候的朋友,那天她孩子正要去上舞蹈课,我说一个月得多少钱?她表面上显得为难其实略带得意地说:上四次课,一个月要一百五呢。这就是她自以为已经很不错的教育资源。我们小时候都生活在农村,家境普通,没有上过一天兴趣班,所以她认为孩子如今能学跳舞,学画画已经很不错了,至于教的质量如何,他们也看不出个所以然。
我在想如果我有了孩子,我能否有能力送他去国外夏令营,如果不能也至少是国内,去认识更宽广的世界,感受丰富的世俗文化,而不是守着欠佳的辅导班兴趣班填充时间。
结论是:目前我们还差得太远。
当然,在孩子教育上一味攀比,无意中有可能陷入另一个误区:金钱至上,思想沦丧。因而在追求高质量的养育资源上,需要理性和节制的约束,并配合正确的三观。
知乎上有人调侃说,在中国处处都需要考试,只有当父母不用考试。
想想还真是。难道为人父母天生就是合格的?或者说他们不必受合格与否的约束,生与养其实是两码事。
这两年,关于原生家庭与个人成功之间关系的讨论引发普遍关注。父母能给孩子带去怎样的三观,是否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
比如我们经常说的童年阴影,长大以后还会不时梦到与小时候类似的一些紧张情景等,有些是别人造成的,很多情况则是来自父母。尤其在一些关键的人生节点。例如青春期,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积极适当的示范和引导,就极有可能导致他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
我有一个同学,小学的时候学习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并且担任几届班长,但奇怪的是,一上初中突然间就放弃了自己,并迅速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混混,最后没上完初中就自动辍学打工去了。后来才知道, 他父母当时正闹离婚,家里每天都鸡犬不宁,没有人管他,在乎他的感受,少年心气全都释放在自暴自弃里。
当然,父母没文化就一定教不好孩子吗?也不一定。我的父母也没文化,但他们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从来不拿别人家的的孩子来对比,打击我们的自尊心,他们还给了我们非常宽松的环境,让我们自己选择要走的路,而不是强制我们成为他们希望我们成为的人。但多的是,我没文化,你必须有文化,我没钱,你长大了一定要有出息。好像文化和出息不要钱一样。
婚姻尚且有责任,生孩子就天经地义吗?一个生命来到世上,没人问过他的意见,这原本没有道理可讲,那他出生之前和出生之后,有没有人为他未知的将来打算过,深思熟虑过。不管是出于自私的延续香火还是稀里糊涂地被爹妈(稀里糊涂就没罪?),都难逃责任。
我出生在农村,见多了各式各样的父母,有的只管生不管养,有的孩子出生就被抛弃,除了被拐卖的妇女那种情况,媳妇生下孩子就跑的屡见不鲜。没妈的孩子天天都生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里,他的人生已经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云,并将伴随其一生。长期笼罩在自卑、胆怯、恐惧等消极心理阴影下的孩子,认知和判断能力将受到很大程度地影响,遭受生理和心理双重碾压,最终导致严重的人格缺陷。
如果这只是极端情况,那大部分的普通家庭怎么样呢?家庭教育长期缺位,父母下班后各玩各的手机,孩子独自在一旁看电视,这不就是城市里的留守儿童吗?
如今中国社会竞争压力成几何级数增长,很多人甚至因此逃往国外发展。阶级分化,教育鄙视链,看不见的鸿沟让寒门再难出贵子。试想如果你今天生了孩子,十八年后,他就要独自面对生活,在紧张的你追我赶、优胜劣汰中,你能为他做些什么,还是异想天开地畅怀一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自己还没有足够的知识体系、思想内涵和品格修养的前提下,我会避免成为那种都是为你好,你看别人家的谁谁谁的中国式父母。
如果到最后我们拼尽全力还是给不起他两万的夏令营,那么我会竭力给他一个健全的人格,这样,他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或是生活强加的艰难,长久地迷失在路上。他还是能嬉笑怒骂,豁达人生。
如果最后我们两者都不能办到,我会选择丁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