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大宗师 (二)
《庄子·大宗师》第二章主要阐述生死一如的人生观。认识生死是自然现象,正如昼夜的变化,是自然的规律。人不当拘限于形体"我",当与大化同道,在自然万化中求得生命的安顿。
仍如第一章,在庄子的每段原话下领悟其智慧。
1.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生与死是生命存在的两极现象,如同昼夜更替,是自然大道的规律。人对生死不能主宰,这也是万物存在的情况,都在大道的规律中运行。
2.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认为天是生命之父,而尊敬它,又何况万物之源的"道”。人们认为国君比自己尊贵,而舍身效力,又何况真正值得尊崇的“道”。
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鱼一同困在陆地上,口吐白沫相互湿润存活,如此残喘一起维持生命,看似感动,不如在大江大湖里独自自在畅游生存。
(平凡众人也似这离了水的鱼,在社会生活中相濡以沫。而得道者,似江湖大海里的鱼,相忘江湖,自在畅意。)
4.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与其赞誉尧,而非议桀,不如忘却是非善恶,而融化于大道中。
(勿将是非善恶分太明,世事并非非黑即白,皆浑在道中运行。)
5.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天地赋予我生命的形体,一生劳动运作,直到年老才得以安闲,最后以死亡让生命安息,这是生命的规律。故,善待自己,善待周围的世界,从善而来至善而终。
6.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遯。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
藏舟于山谷,藏山于深泽,认为已藏得很好,须不知夜深人静时,天地已趋新,万物在流走。即使所有的事物固定得再好,仍避免不了日更月异的流失。
若将事物归于其本位,如将水倒入水中,与自然本位合一,便无所谓流失变化。人也是自然之物,从自然中化生,尔后回归自然,来去往返,是谓生死一如,这也是万物生命永恒的道理。
7.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
天予形,道予貌,化为人形,虽劳伇也喜之。若知道可化为千万种形态,这一生命可生生不息,变化无尽,是否会更欢喜呢。
8.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故,圣人知晓生命万古常新这一真谛,任由自然,游历世间,同万化之物融和,永远并存。
善待生命,人们尤为要效法,又何况那决定万物生成转化的"道"呢。
第三章
简略描述道体的无形、永存及无限。
1.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道,真实有情境,而无作为也无形迹;可世世相传,而不可讲授;可心得,而不可目见。道,自本自根,在没有天地万物之前,就已固存。
2.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由道而生天帝鬼神,而生天与地。道,高于宇宙初生的极点却不算高;低于六合(指空间上下东南西北)之下而不算深;先天地而存在却不算久,长于上古时期而无所谓老,可见道是不可琢磨的高深久远。
3.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
几百万年前,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已存在。狶韦氏(人皇)得道后,用之治理天地。伏戏(画八卦图之伏羲)得道后,用之调和元气,修炼长生之术。
4.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
北斗七星得了道,永远不会改变方位。日月得了道,永远运行不息。
5.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
山神堪坏得道后,可掌管昆仑山;河神冯夷得道后,可以游尽大川江海;山神肩吾得道后,可主持泰山。黄帝得道后,可登上云天。
6.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
颛顼得道,可在玄宫当帝王。禺强得道,可掌管北极。西王母得道,可安居少广天。
7.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不知他在世年代的始终,彭祖得道,上可追溯至上古有虞氏的时代,下可追溯至春秋时期五伯的朝代。
8.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傅说得道后,辅佐高宗武丁一统天下。乘驾东维与箕尾星而登遐,成为天上的星宿。
第三章简略"道"的高深莫测,只知庄子引证的这些神话传说,而未知"道"怎样得之,而又怎样运用其神奇?看者到目前只是看,心领神会仍很遥远。
(留下此段话。阅览了许多文字,仍在问"道"。神话传说,有唯心的"道"的成份在里面,而目前所认知的,"道"是宇宙万物的规律。
何为"道"?"道"究竟怎样认知?任重道远。)
备注: 此篇写于十九年 一月。整理于二0二一年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