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智随想-2018年3月11日四十岁生日有感
2018年3月11日 学智随想-四十岁生日有感
1941年上海开明出版社首次出版了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2001年我在西单书店买了这本书的重印版,因为看书名以为是钱老去世(1998年)前的一本文集,想了解怹的人生感悟。当时并不知那本散文集仅收录了钱先生1939年2月(怹生于1910年)以前的10篇散文,共约6万字,即使是按最后一篇文章算时间,钱先生当年也仅有29岁。怹在这本书的自序中写道“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今天我整整40岁,很想通过写一篇文章,好好总结这40年的历程,但无论怎么设置文章结构,我依然做不到总结全面,甚至连片面都做不完整,深深体会到“即使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很多空白”这句话的意思。与其设置结构,还不如漫谈来的愉快,那就随性而为,还是按照我自己的“随想体”,写着玩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4c060574ae853e64.jpg)
3月11日这天对于我个人来说的意义在于这是个出生的纪念日,对母亲来说孩子的生日这天是“母亲的受难日”。1978年3月11日,我母亲挺着肚子,知道要生了,到楼道里给我父亲打电话,当时我爸正在“两会”现场值班。我妈打完电话就去了产科,我爸火急火燎地“两会”驻地小车班借了一辆美国“道奇”,据说花了5分钟时间就从京西宾馆赶到了301医院妇产科。因为这些时间是并行的,等我爸到了后,没几分钟,我都已经“呱呱坠地”了,我妈说生我整个过程大约40分钟。我这么着急的出来,好像并没有让我妈有太多痛苦,老太太现在回忆说,还没觉得怎么着呢,就生完了。我爸看我生出来后,就回去继续值班了,所以“两会”这个时间段永远跟我有关系。保障“两会”是政治任务,是“国事”,服务病人是我父母的职业精神,对于我来说那是人生起点纪念,是“家事”。由于父母生于解放前,受教育都是建国后的事,体会过“旧社会”的苦,尝到的都是“新中国”的甜,所以对工作从来都是“有国无家”。我不认为那是政治教育的结果,而是切身地体会而发自内心的感谢“新中国”,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不知道是基因问题还是自己的世界观问题,我从小到大一直处于“叛逆期”,不要把“叛逆”当做“不孝顺”的代名词,我只是在严格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总是能生出一些奇葩想法,并且自己始终认为那些“奇葩”想法是对的,且坚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所以一路走来我经历了太多的弯路,而现在想来这些“弯路”纯属自找的,但若没有这些“弯路”也就走不到“正轨”上来,因为不知道什么是“错”,怎么能修正到“对”上来呢。有人说“人生其实没有什么对错,一直都下去就都是对的”,这是句“正确的不能在正确的”屁话,若一个犯罪分子始终犯罪那就是“对的人生”吗?所以如果出现了问题则需要矫正,改良,修补,总之这取决人是否基于大量的实践活动后,从而出现发自内心的感悟,这也可以称之为“渐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3b6091b649595180.jpg)
“渐悟”为佛教名词,指修行过程中必须分为许多阶次,只有长期的甚而累世的努力才能达到证悟成佛。“渐悟”的对应词汇则是大家熟知的另外一个佛教名词“顿悟”。“顿悟”是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当然这不是唯一途径,顿悟更主要的是通过灵感来完成,就时间来说可能是瞬间。“顿悟”的倡导者为禅宗“六祖慧能”,“渐悟”的倡导者为“五祖”的另外一个徒弟“神秀和尚”。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拿着“手串”带着“电子计数器”,日日诵经抄经,法号印在名片上,“假佛学真社交”的人,这个数量还及其庞大。学智用个最简单易懂方式告诉我的朋友们,要想了解一件事,一个物,得花时间去研究。道听途说点儿,以讹传讹点儿,弄一身的行头,到处口没横飞的讲这讲那,这些人是做不得朋友的。“佛”可以看做一种哲学思想,佛法强调“修己度人”,而最终使自己成“佛”。“修己”其实就是根据佛教的各种程序最终实现“开悟”,“开悟”后再告诉那些还没有“开悟”的人怎么才能“开悟”,这就是“度人”。而也有佛经说世人都没有“智慧”,得让大家有“智慧”,“智”其实也是处理事务的手段,“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形而上”。“度人”的话术中有“看阁下骨骼清奇,颇有慧根,与我佛有缘”的表达,“慧根”含有先天性,为啥不是“智根”,因为那不是本身具有的,是后天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1a6e20148f9bb0bc.jpg)
“佛在心里而不在庙里”,既然最终要成“佛”,那么“佛”就是你自己。自己认清自己的过程就是“正道成佛”的过程。那有些人会说我认清自己了,没钱,没车,没房,没女朋友,怎么还没有成“佛”,知道什么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吗?不到生命真正终结前那一瞬间,常人根本就认不清自己,比如我到底这辈子能挣多少钱,到底能读多少书,到底能活多久。当人越认不清自己的时候,就会发现“上帝”、“佛陀”、“真主”等传承上千年已然内容完善到无法破解的宗教,对困扰自己的一切问题均可以回答,自然也就心向往之。不好意思的是,完全可以用科学证明,世界上任何宗教均是被人发明出来的,而不是天然有之。
而若能使自己提前认清楚自己,则必须遭受过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无疑与生命终结相关。有人经过一场车祸后,经过医院治疗康复并留有后遗症,出院后100%的朋友会说,他变了跟以前不同了。有人则是经过精神上的痛苦折磨,常常有“世界这么大,要不死了吧”这种想法(判断抑郁症的基本方法就是看病人是否有自杀的想法),但后来某一个时点突然想明白了,这些人也会变得跟以往大不相同。我则属于这后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0b62830e96124f3b.jpg)
2013年3月11日我本来打算写一篇文章,纪念一下这个生日,但是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在此时之前,我的“前婚姻”给我带来了严重的抑郁状态,这种抑郁状态持续了大约5、6年,我在最好的青春年华中,时常想的都是怎么终结自己,可是我的性格又有极具忍耐性的,最后我给自己的理由就是“为我父母养老送终而活下去”。动手写字的一瞬间,我脑子里多了一个问题“我35岁了,我爸也就70岁了,我这辈子到底干过点儿什么能让老爷子开心和骄傲吗?”一时间多年的积郁一下子如决堤的洪水般,一下子涌了出来,我真的觉得自己以往所有做过的事情,有的成绩,都是“屁”。而正是因为守着个以往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婚姻观、家庭观、金钱观等各种“观”,我才被困住了,无法脱离,无法自拔,终成自误。我就像现在很多人一样,用当时的认知去判断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自己状态,焉知倒退20年,家里的收入不过一月几百元,再看,明显这20年有了很大的变化,连家里都有宽带了,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了。所以怎么能用当下的认知去推倒未来呢?
那我该怎么办?我已经35岁了,不晚吗?
我的办法就是彻底跟以前的自己决裂,保留最初的核心价值观,放弃后天绝大部分已经形成的认知,重新来过。如果怕时间晚,就更应该尽早完成这个“断舍离”过程,即使生命还有一个月,也必须这么做。重要的是不要停留在想像阶段了,要去做,去实践,用有限的时间去进行一场自我“革命”,完成自我“救赎”。那一刻对于我来说是“顿悟”,我想明白了,但我必须要干的事是“行动”,立即行动,且不能停,因为没有时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行动是检验我是否真的想明白了这个“真理”的标准。同时我也想明白了,原来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那些牢骚、“碎碎念”一句都没错,可是我就是当时不明白。
老头说过,我的优点是看书快,他觉得自己看书慢吃亏,因为无法涉猎太多东西。发扬这个优点,定下一个行动原则,每年看100本书。要是看不完怎么办,这个问题不想,因为毫无意义,这就是自己给自己的“借口”干扰行动。
老头说过,学历很重要,他这辈子在这上面吃了亏。2013年12月考研,2014年入学,2016年7月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老头说过,出国有必要,他受益于此,并还有一条准则“拿回什么不重要,要多看多感受跟中国不一样的国家”。2016年12月20日远赴菲律宾读博,至今1年有余,写作关于菲律宾的点滴随想就已经超过10万余字。
老太太说过,做事单靠自己不行,要学会与人合作,并且让别人获得更大的利益,降低合作难度。2014年9月立项,融资,2014年11月开设北京智泽惠通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所有股东中持股比例最低。
老太太说过,吃亏是福,万事先想自己能帮助人家什么,不要想什么回报。今天我周围可能有几百人都再找我帮忙,我真的没有拒绝过几个人,虽然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利用,人家会背后觉得学智“很傻”,无所谓我就是“傻”,早年改名的时候是我自己改的“学智”这俩字。
这些是“听话”的一面,听的是父母一辈子积累下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可是时代变了,他们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工作直至退休的情况变了;房子不是用来住的而是用来增值的了(当然现在国家号召又变回“房子是用来住”了);现金都用不上了,但没有手机却寸步难行。
既然在新的路途上,也发展出新的认知。
“决不能懒”,学习不能懒、工作不能懒、连社交亦能懒,任何的懒惰、懈怠、“拖延症”的缘起就是“找到了借口”。最近有一种说法叫“懒惰=贫穷”。我觉得也有点道理,毕竟是为了摆脱贫穷而努力奋斗去行动,如果给这件事都要找个“借口”,当然就无法摆脱贫穷了。所以这五年来学智无一刻不在努力,几乎无一刻懒惰。因为我找不到“借口”。
“越想挣钱越赔钱”。当下好好工作挣得是个辛苦钱,是个生活保障条件,这是自身的价值和别人认为你的价值加成后形成的结果。比如自己有“擒龙技”但是偏偏老板让你去“杀猪”,当然给你的是“杀猪”的钱,就这也得看你的“擒龙技”中是否包含杀猪技能。既然自己有“擒龙技”为啥不去找个需要擒龙的老板呢,这个需要一定的机遇和条件。那么确定好当下市面上能给你多少钱,这个钱就当是个挣钱基数,所谓“越想挣钱”,就是超越了这个基数,那需要的机会与条件则成倍增加,而这时风险也成倍出现了。
假设自己明明就5万,存银行年息5%,这也是一种基数,要超过这个基数很多就是“越想挣钱”,36%以内的年化收益率都不算是投机行为。如果5万一年变10万,可以试试,不用投机的方式几乎在中国找不到一个明确的方式可以做到,但如果投机就会导致连那5万的本金都会赔进去。上面我仅仅说易于理解的例子,其实就是“无成本意识的妄想式资产增值一定会损失掉本金”。或者说“越想挣钱越赔钱”这句话的重点在“想”这个动作,而不是“挣”这个行动。学智早就不“想”怎么挣钱,而是努力工作去“挣”钱。
其实这种感悟还有很多很多,没有经历的人是无法真正理解我表达的这个内容,没关系,人都会慢慢长大,慢慢的经历一切,慢慢的改变。
五年前的今天我全面否定了自己,用五年的辛苦努力,走到了今天,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切的成绩如路上的一个广告牌或者车站,过了就是过去了,前面还有,还会再出现,不一定比现在还好,甚至可能还不如现在,那无所谓呀。人生要向前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至于前面的万丈深渊和还是花团锦簇,对我来说什么实际意义,只要“在路上”,一切就都是最好的选择。
今天我已经满40周岁,好像年龄的整数都容易被纪念,我的人生已经走完一半。我创业已经满10年(2008年3月),按照公司执照上的有效日期(20年),也正好走完一半。
时间你珍惜它,它不会让你失望;你不珍惜它,它也无情的流走。一切在于自己怎么“做”,而不是怎么“想”。
把这篇生日的文章留在我人生的边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1273b286a6957b9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