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程笔记读书

滴滴打车的补贴和看似存在的倾销——经济学解读

2019-05-23  本文已影响6人  一个心理咨询师

洛克菲勒的发家史

这里分享掠夺性定价和倾销,最初以为是定价过低,把别的企业市场份额都抢走了。就是用一个低价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这时市场就剩它一个,它就把价格提高,赚钱利润。

在美国反垄断史上,最早的反倾销大案就是“美国政府诉标准石油案”,标准石油,就是洛克菲勒的公司。那洛克菲勒到底是怎么发家的呢?

最初洛克菲勒加入石油行业,但他特别细心和节省。一份石油,别人利用率大概30%-40%,剩下的扔掉。而他一份原油能提炼出300多种副产品,用来做蜡烛的、做凡士林的等。

他还特别喜欢创新,有一种油田含硫,没法用,但洛克菲勒想一定有办法分离出硫。不仅买下了很多含硫的油田,还投入巨资请化学家研究。

可花了很多钱,还没成功,直到身边所有的人都放弃了。突然的一天,找到了方法,那些含硫的油田全部都增值了。

洛克菲勒在融资时,投资人问他:“你怎么把你的公司叫做标准石油公司呢?”洛克菲勒说:“我的理想,就是把我们的石油产品,做成标准化的产品,我们要让石油产品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都变得安全和高效。”

人们说垄断后,价格会上升,产量下降,可洛克菲勒做的刚好相反。煤油的价格从1885年每加仑五毛八分钱,降到了1905年的每加仑八分钱。

这让绝大多数人入夜之后的生活成了可能,点得起灯之后,生命仿佛翻倍了,不论穷人还是富人。洛克菲勒能赚这么多钱,不是因为剥削,而是因为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和便利。

当然这么富有的他,没有逃过美国反垄断机构的法眼。标准石油被告上法庭,被肢解成34个子公司,还要缴纳巨额的罚款。

问题:你认为洛克菲勒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

洛克菲勒做的没错,他只是把油的价格降到所有人都用得起的程度,造福大众;铺设油管,造成铁路公司大批破产,但反过来任由铁路公司涨价,破产的就是标准石油。

新的方法、技术会淘汰旧的技术,而被淘汰下来的资源,一定能找到新用途,只是我们不容易看见而已。油管排挤了铁路,但省下来的资源一定回到别的、更有效的地方去。人类的进步,都是一点点通过这种资源的配置、配置,再配置实现的。

倾销和掠夺性定价

前面说了倾销和掠夺性定价,就是把自己的产品价格压得过低,竞争对手无法生存,而后重新涨价,剥削消费者。我们先看第一步,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

一家航空公司破产了,这意味着什么?你能看到什么?飞机还在吗?在;还飞吗?飞;空姐还在吗?在工作吗?在,在工作,没有闲着。

航空公司破产,能观察到的是,几个人在会议室签了几份文件,公司换手了。标志不变,只是背后的所有人变了,甚至管理层都不变。这意味所有的资源还在市场,只要供给方的资源没变,价格在竞争之下就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这时如果产生倾销、掠夺性定价,占了市场份额后,开始涨价,那刚退出市场但仍存在的资源,会很容易被召集,重返市场,争夺市场份额。

看到现在,这种策略,其实不靠谱,风险很大。因为竞争对手的资源要么本就没离开市场,每天还在运作;要么就是回来的成本其实比很多人预想的要低。

就在标准石油案之后,到了1986年,最高法院又判决了另一起掠夺性定价案。詹尼斯收音机公司告松下和其他21家日本电器公司,在美国倾销产品,长达21年,目的是把詹尼斯赶出市场。

倾销21年,还没把你弄死,让你来告他,也是醉了。前文说到过,要大规模勾结,持续时间长,它的难度极高,你要21家公司勾结起来,用21年在市场上做亏本生意,这太难了。

实际上,要消灭一家竞争对手,更靠谱的方法是提出收购,这里关键看你的价格是不是足够高的问题。通过产品倾销把对手赶出去,再提价赚钱,基本不可能。

事实上,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1986年判决中指出,詹尼斯的控告证据不足,如果下属法院还想帮詹尼斯公司,可以收集更多证据。

法官说:经济学家已经清楚地解释了当中的逻辑,就是掠夺性定价这种阴谋成功机会很低的。因为短期损失明显,长期的收益,却取决于垄断者要维持市场权力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损失,并赚取利润。但你怎么能保证别人不会卷土重来?基于这个原因,掠夺性定价很少被采用,更罕见成功的。

倾销存在于过去人的认知当中,而现在倾销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和基础,更多的一种贸易保护的借口。

问题:前文说到,竞争者要补贴用户,才能尽早把用户召集在同一个平台上;而这里又说倾销实际上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两种对公司采用低价竞争策略的解释,有没有矛盾,为什么?

没有矛盾,首先网络效应,比如滴滴优步中国合并,网约车是一个具有网络效应的市场,最后只剩下一两家、两三家大企业,是一种有效率、正常的市场现象。

其次看有没有垄断,应该看行业入口有没有限制。做一个APP有多难,行政上有没有阻力,算不算非法行为。如果不是,这个行业入口是畅通的,那内部的竞争就是动态、激烈的。

最后看用户层面,他们切换不同服务,成本高不高。网约车和地铁、出租车、快车、自行转换成本低不低,如果容易切换,相关市场界定的范围就很大,垄断就不存在。

谢谢欣赏,个人能力有限,欢迎留言评论。观点来自《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