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

2020-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书呆子小范

01.

我为什么读《古文观止》

  前段时间看了许多历史书,接触到了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过秦论》、杨雄的《解嘲》、柳宗元的《封建论》、欧阳修的《朋党论》、苏轼的《晁错论》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思想的深厚,也让我惊觉人之所谓新闻者,大多不过是旧闻,人之不变,事理不变,大概就是这样吧。《古文观止》中收录的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有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智慧大概就是天地和时光中结出的不腐的果实吧。所以为了探求古人的智慧,想要阅读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先采取博观的方法,阅读前人选编的古文以浅尝之。

02.

我得到的启发收获(节选)

《子产论尹何为邑》

  故事从子皮看好尹何,想让他到自己封地直接从实践中成长,学习政事。其中的“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而制焉。”“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就是说你有一块好布,不会让人用来学做衣服,大官、大邑却让人拿来练手,你不觉得惭愧吗?这些都是非常主观唯心的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却未必是绝对准确的。

  我觉得这篇文章中最让我感觉眼前一亮的是这一句“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意思是打猎中要射御连贯才能打到猎物,刚上手的人,骑马都骑不稳,还怎么能再分心出来射中猎物呢?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强调练习和学习的重要性。上一段提到恶内容过分强调了职位的重要性,若这样去想,没有一件事不是不重要的,岂非单纯的束缚人的手足,后面既说到了射御贯,那就存在考察的可能性,未经考察,当即否定又有何合理性,就是为了强调大官、大邑的重要性而强调之,在外看来是以高纲领来糊弄理性。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文中论述君臣相知的内容虽然也非常的精彩,但这些内容是大家都能经常看到也都有清楚认识的。我还是比较钦佩其理性、及其对人性的把握。

  ①对嫉妒的认识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论述嫉妒的产生可以很简单,而嫉妒的后果则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是相当危险的。

  而后提到被嫉妒者“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虽不免于嫉妒之人,但是因其信必然之画,终使被嫉者成其事,而嫉人者坠其泥沼。嫉人者无能而嫉人,也因其无能而不知己且责于人,最终只能自陷没有波澜的泥潭。

  同时由于嫉妒和毁谤的存在提醒当权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②对于“俗”与“世”的认识

  “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

  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

  对于“俗”与“世”开炮的人,都让我非常敬仰,他以少对多,以理免俗,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故在这里写一下。

  ③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偏差

  “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者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奇形怪状的木头),而为万器之尊,以左右先为之荣也。”

  “故无因至前,虽出随珠和璧。袛怨结而不见德(也只能遭受结怨而没有好报);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就是讲的“卖拐”的故事,只要说得出彩就能影响一些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弯曲的树枝加上潮牌的商标,做上一些广告、搞点舆论,就能把人忽悠瘸了,道理从汉朝到现在一直没有变,新剧情却一直不断地在上演,大抵如此。

韩愈《杂说四》、《杂说一》

  我觉得应该把韩愈的《杂说四》放在前头,前头“食马者不知其千里而食也”使其“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使得千里马肚饥而心郁。

  后头《杂说一》“云,龙之所能使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龙没有云,就不能显出它的奇异。多么奇妙啊,龙所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

  到此,千里马出奔而自给其食,终成龙马,其精神谓之龙马精神。(瞎编)

柳宗元《梓人传》:知其体要,舍末而逐本

  梓人不会修自己的床,却能指挥百工,且占据大功大利,是因其知道全局的要领,“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傅子》),而“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功,以薄书为尊(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簿册为重则),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是柳宗元提醒了我不用想的太多,无须理会社会贩卖的焦虑,万世不变者人与理也,毕竟技术上以我一个接近三十的中年大叔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能作为兴趣去了解了。

苏洵《管仲论》

  《管仲论》给出了一个非常新奇的角度,齐桓公让管仲推荐自己的继任者,管仲只和齐桓公说,易牙、竖刁、开方不可近,而没有推荐一个合适的人来继任自己的职位。苏洵认为有管仲在,这三个就不能兴风作浪,所以这三个人怎么样根本不要紧,缺的是有一个人来压住他们,角度足够清奇独特,非常有借鉴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