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曙光——路得记解析(7)
第二章:信心的顺服。
【得2:1】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亲族中,有一个人名叫波阿斯,是个大财主。
开头的一节不是第二章叙述故事到开始,而是叙述故事到评注。这个故事是从第二节开始的。路得出去到田间工作,拿迷等到她回家了19至20节才知道他是在波阿斯那里工作,但是我们这些读者早就知道这个秘密。第一节应该当做旧式章回小说的标题,这倒是个方便的方法,没有这一节,现代的读者就必须等到本章的末了部分,甚至直到故事的结尾,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有了这一节,读者可以轻松而且全神贯注于事情发展的经过,并为第四章的结局留下伏笔。
“波阿斯”原文为“敏捷、快速”或“在他里边有力量”。这是所罗门圣殿中一根柱子的名称,王上七章21节,波阿斯在伯利恒城里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可能是耶利哥城喇合的儿子,他是个殷勤的人;是个敬虔的人;是个谦和的人。
是亲族——愿救赎。
“亲族”原文为“相知的人,熟人”是指拥有共同祖先、由众多家族所组成的群体。旧约《圣经》所谓的家庭比现代父母和二、三个子女组成到核心家庭要大得多,包括凡有血缘关系之人,和住在同一屋檐下之人。故此,挪亚的家庭,包括他妻子,儿子和媳妇。雅各的家庭包括祖孙三代。家中仆人和外邦人都算在家人之内,受到一家之主保护到孤儿和寡妇,也都算为家人。根据故事的内容,其实波阿斯是拿俄米的亡夫以利米勒的亲属(根据参考他是以利米勒的侄儿),后来更被形容为一个近亲及赎业。二章20节。
走财主一一能救赎
“大财主”:原文为“有财富”、“有力量”、“有地位”、“有声望”的人。希伯来字暗示了财产与男人的英勇。有趣的是这个字也常和“神”一起用面作为弥赛亚的名衔:在以赛亚第九章六节被译为“全能的神”这点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在路得记二章一节用来形容波阿斯的显着的身分的字则正是在以赛亚书第九章六节所用作弥赛亚的名衔的字。
波阿斯是有产业的人,是一个拥有田地的人及不倚赖别人的人,他又是十分受他手下的工作人员支持的,当战事发生时,他是个武士,因为他能骑上马,且在马背上证明自己的勇气,他经常实现,能够实现或已经实现伟大行动,而且在行动中越过其他人。今日我们中间的基督徒男性,是否有足够的财富与英勇,能够保护弱者呢?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必须一味的追求财富与勇气,但我们也应该为累积当“可靠男人”的资本付出代价,而不是一味的等待神由天赏赐机会。
我们要从两条线来看第二章,第一条线是从神供应的角度,重点在波阿斯身上,另一条线是根据神的带领,重点在路得身上。
1、顺服的意义—往田间去—存有盼望的心
(1)、请求
“摩押女子路得对拿俄米说,容我往田间去,我蒙谁的恩,就在谁的身后拾取麦稳”(得2:2)
许多基督徒也曾立下美好的心志,但缺少了实际跟随主的生活。我们当知道:心志是火热的,生活却是冷酷的:心志不过是方向的确定,正确的生活才是实施:心志十分动人,生活却是平凡的,路得的伟大,不仪是她跟随的心志火热,并且在火热的心志中一直保持冷静的心,去迎接人生中一切卑微和细小的事物。
①、顺服命令—一容我
A、是主动的
“容我...去...,,”这话说出路得是主动自愿的出去,可见她的信心是活泼的、主动的
a、不被环境压伤
路得跟随拿俄米到了伯利恒之后,拿俄米就开始为她筹划起未来,并且给路得出谋划策,教她如何谋生,而路得在异国他乡安了身,面对困阻,不是依赖拿俄米,不是终日躲藏在家中,因着自己成了寡妇而自怜,也不是静静等候别人的同情和救济,而是凭着对神的信心,积极主动面对。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贫困,并外出努力工作来获取所需。而当路得到田间工作,神就供应她所需。如果你正在等待着神的供给,试想想看:或许神也正在期待你迈出第一步,以显明你所需的是多么的重要,教会中如果不找工作就没有工作(太9:35、38)。
b、不被别人催促
路得拾取麦穗不是别人呼唤的,也不是别人催促的,是自己主动的
路得品格的第一个考验是她离开家乡的决定。现在她通过主动殷勤地劳动供养拿俄米来
证明了她动机的纯正。
B、是被动的
拿俄米自己没有出去拾麦穗,暗示要么是她旅途劳累,要么是她年老体衰。路得此次到田间去,表显了她孝顺的心。
a、因孝敬
尊老爱幼是全人类的共同的优良传统。经上说:“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弗六2)
1、认同
路得已经熟悉犹太人的法律习俗,这一点也是我在前面己经说明过的,她是个对婆家很认同感的外国女子。
2、照顾
路得应该知道拾麦德是一件吃力的工作,因为去麦田捡拾麦穗的人不会只有她一个,一定还会有其他的人,但作为一个外国人,比起一般扰太人更容易遭到排斥。但是现在路得考虑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要减轻婆婆的生活负担。她没有因为跟随婆婆回故乡,而成为婆婆的生活压力。
b、因孝顺
路得实在有一颗求顺婆婆、侍奉婆婆的心,因她尊重婆婆,也可流露她对婆婆的孝顺。
“容我”这两个字是:请答应我,请允许我,请容许我的意思,“容我”这两个字体现出路得做事之前尊重婆婆的意见。他不敢擅自主张,轻举妄动,她要征求婆婆的同意,他要得着婆婆的许可,我们要尊重父母、长辈的意见,多听从他们的话。
从这件事上让基督徒学习一项功课,就是凡事当寻求神的旨意(诗一四三10;提后一1、9)、明白神的旨意(弗五17)、遵行神的旨意(诗四十8:约七17:来十三21)。
②、顺服引导—蒙谁
“拾取麦穗”:就是拾取收割者所遗下的麦穗。在巴勒斯坦收割麦穗则是先由男人用谦刀割断麦杆,然后由妇女随后将这些麦杆一捆一捆地绑起来
A、引导的方式——律法的教导
a、根据律法
当时摩西的律法给予穷人拾穗的恩情,例如:收割者不能割尽田角,不可拾取遗落的穗,也不可回田里去取回忘记拿走的禾捆;这些是留给寄居的、孤儿或寡妇(利十九9:廿三22,申廿四19).这项律法的目的是为了供给穷人而避免农庄园主囤积过剩的粮食。此律法成为当时以色列具有福利性质的政策。此外,贫穷的人也必须为他们所接受的帮助作工,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施舍,这既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并且激励人主动和勤劳。因为路得既是“穷人”又是“寄居的”也是“寡妇”,无法养活自己,所以就有双重的资格到麦田去拾麦穗。
路得去田间拾取麦穗,并不是自己想出来的一条活路,乃是表明她是一个明白圣经真理的人。一个基督徒的生活是从神的话开始的。凡在基督里的人,我们一切的行动都是根据神的话,而且是根据神已经说过的话。
b、教导律法
当路的向婆婆提出这样的要求时,显然拿俄米曾蒋神对穷人和寄居的有所应许和预备的话告诉了她。相信拿俄米一定曾将以色列人的命令、律例、风土文化,都一一告诉路得。而路得也明白了神的大能和律例。弟兄姊妹们,今天我们能不能够像拿俄米那样,将我们所认识的神,并他的典章律例介绍给别人呢?求神加添力量。
B、引导的重要——别人的帮助
路得不知道要去谁的田里,身为一名摩押女子,可能她会被赶走了(9、22节),而且并非所有地主都以恩慈对待那些有需要的人,虽然在律法中允许她拾取麦穗,但路得仍旧怀着未知自己能在谁的眼中蒙恩,能在谁的田里。这是一个行走天路之人的心态,行走天路的人的生活是满了未知的。因此路得才说:“我蒙谁的恩”,就在他的田里拾取麦穗。
C、引导的条件一真神的怜悯
神的话需要靠着思典来接受,“我蒙谁的恩”,意即如果神怜的话,必能在环境上开一条路,让她可以在那人的后面拾取麦穗。
(2)、听命
“拿俄米说,女儿阿,你只管去”
路得去拾取麦穗不但是为解除她们的贫困,且是领了婆母的命令,这正是神家众子女当有的态度。
3、行动
“路得就去了,来到田间,在收割的人身后恰取麦糖。”(得2:3)
①、是信心的行动
A、信心的根据
当路得向婆婆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她里面必然笃定相信神的话。她从神的话中得知,神对穷人和寄居的有所应许和预备(利廿三22:申廿四19)。因为她确信神的话是为着她的,因此她就根据神这话往田间去,一个基督徒的生活是从神的话开始的,凡在基督里的人,我们一切的行动都是根据神的话,而且是根据神已经说过的话。
B、信心的行事
路得为了生计,得婆婆的允许,往田间拾取麦穗。这怎样算是信心工作,因她在家是没有看到田间的麦穗,是否想到麦田主人会允许否,年青女子拾取麦穗是否怕羞耻呢,所以需要信心。
②、是趁机的行动
路得与婆婆从摩押回来,虽然是极其贫穷,但神恩丰满,伯利恒正是收割大麦穗的季节,是以色列民最忙最欢乐的时候。路得就抓住这个时候下到收割的工场上。
③、是迅速的行动
“就去”说明路得做工不是耽延,而是迅速的。
“田间”:指伯利恒周围属于波阿斯和其他市民的所有耕地,在得1:1;2;6;22中,该词原文译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