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不与他人比较,才是这一生最高级的活法
1.
儿子4岁来加拿大念全英文幼儿园时,几乎一个英语单词都不会;当时他有点忐忑,见到老师和同学都不敢开口。
上幼儿园的第二周,有天回家,儿子拿了一个“单词拼写小游戏Top 3(前3名) ”的小奖状,开心得要飞起。
我有点惊喜:“哇,不愧是我家崽崽,太厉害啦!刚开始学英语就得了前三哇!对了,你班上好像有15个小朋友吧?”
他依然笑得很开心:“是的,15个人,分成5组做游戏,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张奖状和不一样的卡通贴纸。”
幼儿园的那两年,儿子每天都很开心,也很期待去幼儿园。他拿回的手工或图画上,画满了老师的夸赞和红心,Good Job,Excellent......
儿子慢慢发现,尽管自己英文没那么流利,那并不重要;自己每天比前一天学到更多,变得更好,才是值得骄傲的。
他越来越神采飞扬和自信满满,不管什么形式的表扬和认可,他都毫不谦虚地全盘接纳。
因为,老师很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她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不需要跟其他小朋友比。”
即使是做自己不那么擅长的事,也可以开心地尝试,愉悦地从中学习。
哪怕你最终没做到最好,只要努力尝试学习了,都值得骄傲。
努力,不是为了争第一,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2.
儿子读小学的第一学期,有天他放学回家,递给我一个封好的文件袋,是他那学期的成绩单。
我问:“宝贝,看了报告单没?成绩怎么样?自己满意不?”
儿子说:“不知道呢,老师说了,成绩不能在学校打开,只能带回家看。”
我边拆信封,一边好奇地问:“那么神秘?为什么不能在学校看?”
他说:“因为这是隐私,只要自己和家人知道就可以了。”
第二学期,他又递给我一份封好的成绩单,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
从这一年和老师的两次单独面谈中,我得知他的成绩和表现都很棒,打趣地问:“在学校里悄悄看了成绩没?”
他摇摇头:“我知道自己成绩好。但成绩单不能在学校打开,只能回家看,这是rule(规则)。”
我问:“宝贝,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悦,庆祝一下都不行?”
儿子一脸严肃地说:“当然不,其他小朋友要是看到了,发现自己的成绩没那么好,会难过,会沮丧的。我们只看自己的成绩,不跟别人比。”
在儿子小学期间,除了老师、家长和孩子,没有任何人能读到他的成绩报告。孩子从不需和任何人比较,只需和自己比。
老师让孩子把自我进步变成一种享受,今天做不够优秀也不会自暴自弃,明天继续努力。
做更好的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
3.
从小到大,我记得,每次期中期末考试过后,主科成绩及班级排名都贴在教室的墙上。
开家长会时,谁的排名前,谁的排名后,一目了然。
慢慢地,在当时的我们心里,除了自我比较,还形成了一种相互比较。
成绩好的孩子,当然满心骄傲,备受鼓舞,再接再厉。
那些成绩不够好、又比较敏感的孩子,经历一次次的直接比较和冲击,在心理和自尊上往往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的孩子,越挫越强,在父母督促和自我激励下,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终于越来越优秀,名列榜首。
然而,孩子就像花儿一样,每朵花的模样和习性并不一样,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遇挫则强。
有些孩子受到打击,无意识地选择逃避,把注意力由学习转向其他玩乐或消遣。
还有些孩子,出于种种原因,根器、智商、专注度、环境等等,当他发现,自己怎么努力都比不上那些“优秀的孩子”时,索性放弃努力,自轻自贱。
《论语》中记载,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同一个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孔子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即发现每个人身上的独特闪光点,注重其个性发展。
因为,幸福从不比较。值得比较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4.
曾经的我,也曾要求自己快快成长,要求自己一步完美。后来发现,很多时候,其实根本做不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有些人是迎春花,在春天绽放;有些人是腊梅花,在冬天绽放。
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觉察,并感受成长,找到自己的节奏最为重要。
因为,每个人起点不同,悟性有异,体验不一。
让自己越来越好的内动力是人的本能,跟自己比产生的幸福感,是每个人自我成长和持续进步的源泉。
所以,我常对自己说,也对我的宝贝说:
“我们不跟别人比成长的快慢、成长的多少;要比,只跟昨天的自己相比。
我无限支持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允许自己慢慢来。”
这一份允许,强过自我鞭挞,胜过万千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