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角公社
有一个地方,谁都可以来,谁都可以走,没有人干涉你在这里的一切。没地方去就住下,想吃就做饭。有碗没米,没人收拾,没人洗。
这个地方坐落在香山脚下,叫山角公社,一年冬天我们偶然得知。是一群人口中的“乌托邦”,也是青年才俊以为他们一心向往的地方。
在这里,住着社会上的各色人群。有毕业的学生,画家,自诩的艺术家,以为可以东山再起的商人。与传统北漂聚集地不同的是,他们觉得多了几分安逸,没有人吵扰,但在我们看来,更多的是不安和不安定。
我们提前与他们的管事的负责人电话联系,管事人称自己尺素。就是顺着这条石板路一直往里走,我们带了菜,带了肉,想着到了那边的厨房后,在寒冷的冬季做一锅喷香的卤肉饭,大家一起吃。第一次见面,认识一下,了解一下这里的人,这里不一样的生活。
还未进门,听见了古筝的声音,但不见人出来。首先出现的,便是这个满地猫砂的湿漉漉的小天井,杂乱的晾着毛巾,许久不用的摇椅,以及一些霉路的味道。
这时候出来一位“先生”是一个身着袍子的女子,也就是刚刚那位抚琴人。她招呼我们到东面的房间先坐下。东面的方面里面有一个传统的煤炉子,有几把古琴,一个缝纫机。我们坐在一个破旧的沙发中,自己找壶烧的水,等待主人过来。
但许久,都没有人来。
我好奇,出了门,看到她和另外一个人聊天,想起之前看资料说过这里的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也就明白了。于是主动和她们搭话,希望让他们带着介绍一下这里。
顺利的,我们来到了住的地方,这里有固定的10多个床位,男女分住,有地方就睡,睡够了就走,只要有地方,就可以来。但杂乱,破败的感觉直接的散发了出来。
有一个电脑间,像个微型网吧,可以连通互联网。给我们讲,那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地方,就在同时,还有一个诗人在敲字,感觉在写一本永远写不完的诗集。
这就是我们刚来时,她们聊天的地方,依旧是有锅有菜,没人管,没人做。一切依旧杂乱,有所的厨具显现出了油渍,墙面自然也是斑驳。我们收起了起火的打算,于是当一个旁观者一样,静静听着她们说话,提到最多的就是他是什么时候来的,打算什么时候走,自己来这做什么,待了多久。
她们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且无序的小社会,但所有人都会以有序的方式来维护这种无序的持续发展。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号,管旅游叫云游,冬天也是穿的布衣单褂。
好像初入这个社会,又像是从来没有来过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