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人均GDP是一个有用的比较工具
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是总合的、自上而下,它把整个经济视为一个大型有机体,内容包括经济增长、失业、通胀、贸易差额等。宏观经济的观点并非只是放大版的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商品、劳动力及资本的个别市场,以及垄断、竞争、污染、科技、贫穷、收入不均、保险和治理等议题,但它没有实际的语言来谈论国家的宏观经济问题,例如经济增长和贸易逆差。
2020-1-20人均GDP是一个有用的比较工具微观经济学可以解释为什么商品价格可能上涨,或者为什么公司可能雇佣或解雇员工,但它无法掌握宏观经济的议题,例如整个社会的通胀或失业。此外,微观经济学没有讨论宏观经济政策,例如政府预算、预算赤字或者中央银行影响利率和信用的行为。
为了提供一个思考宏观经济政策的概括架构,我们将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架构称作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这个架构有助于构建宏观经济分析,并使我们能够分析经济增长、失业、通胀和贸易差额之间的取舍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组主要工具,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税收和支出的政策,包括政府预算和预算赤字。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的政策,它会影响利率、信用以及社会上借款与放款的数量。
在正式探讨宏观经济学的主题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个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衡量标准。GDP的定义是:一个经济体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GDP可以根据生产与销售的商品价值,或需求与购买的商品价值来衡量。
如果你问一个经济学家GDP是什么,他会给你一个公式: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经济学家通常也会关注人均GDP,也就是每个人的GDP。这是粗略估计某特定时间和地区的生活水平的方式。人均GDP是一个有用的比较工具,因为它会自动调整不同国家或不同时间的人口差异。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它是经过通胀调整后的GDP,也就是减去通胀的部分。通胀的调整,对短期比较很重要,对长期比较更是不可或缺。
GDP的主要内涵有如下几点:
⑴、GDP衡量的是买卖的商品,所以会影响生活质量但没有买卖的东西不会直接纳入GDP。
⑵、有很多东西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但无法像商品般被量化。
⑶、GDP只是把买卖的东西加起来,它和价值判断无关,相同价格的东西是否真的有相同的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⑷、GDP只包括成品,不包括投入制造这些商品的中间产品,例如二手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不会显示在GDP上,另外股市的大幅涨跌对GDP也完全没有直接影响。
虽然GDP有其局限性,但对衡量经济状况来说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工具。人均GDP较高的经济体,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人均GDP较高的社会,通常也有较干净的空气和水,还有较高程度的个人安全。GDP呈现明显且持续的下滑,就叫做经济衰退,GDP持续下滑六个月,就叫持续性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