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成魔
01/
最近迷上了一本有故事的小说,嗯,每本小说都是由故事建立起来的吧。这个故事使我以前读到过的一切都黯然失色,有种相形见绌之感。仿佛我以前读的那些旧的故事在与这个新的故事对峙,然后张着血盆大口叫嚷着“你怎么可以比我更悲伤?”
这本书叫《追风筝的人》,刚拿到手时,看着书名还心里暗笑以为又是浪漫的罗曼史,只是故事再崎岖一点罢了。
在宿舍窝了一天,带着一种迫不及待又不忍卒读的心情读完了这个悲伤的故事。合上书的那一刻就像阿七说的不忍心去看第二遍。
记得翻到第二十五章的时候,看到一句话“清醒、孤独地陪伴我自己的心魔。”这是主人中阿米尔在赎罪之后的喃喃自语。与其说是这句话让我为之莫名一振,其实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心魔”这两个字。
02/
我不能赋予也无权赋予它更科学更准确的含义,只是按我自己的理解来谈。每个人都会被心魔纠缠,或轻或重,或大或小,形形色色,或者对于个别来说是灰色暗黑系的。
故事中的主人公阿米尔在可以为了自己赴汤蹈火的仆人哈桑面前,百般嘲弄,从来没有真心把他当做朋友来看待,或许只是一个寂寞时候的玩偶罢了。至于哈桑呢,他斩钉截铁地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是的,千千万万遍,所以,所有的错,所有的不该,所有的耻辱哈桑从未闪躲,只是为了阿米尔。
当阿米尔在小巷子里眼睁睁看着哈桑受虐,从反抗到挣扎直至最后的寂如死灰时,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逃避。故事在进行,生活在继续。
从此一念间,住了一只心魔。
直到后来啊,阿米尔亲手将哈桑捏造成了盗贼,赶出家门。
阿米尔逃啊躲啊,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被心魔折磨的方式罢了――假装忘记的压在心底。于是,愧疚,恐惧,爱,心灵的不自由,以及赎罪……交织着这个悲伤的故事。
03/
将心魔放小了来看,它像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似乎无处不在,但却无处安放。前几天的中秋节,辗转动车大巴回到了家,期待着一家人可以乐呵呵坐一起包饺子然后讲各种冷段子,像以前小的时候总能乐的屁颠屁颠的。事实确实,包饺子是包着呢,可是气氛压抑的我有点想发火,前因后果也可想而知,无非就是他们夫妻之间陈芝麻烂谷子的旧帐,后来啊我终于爆发了。
本来可以站在中间做和事佬的,可是一念之间毁了那顿饺子,还有那份心意。事后总能听见心里有两个小人在争论,一个说我没错,因为大老远的回家碰到不理解女儿的爸妈;另一个说是我的错,本来就是小事一桩,被我这样一搅反而变了质。
对错,还得自己用心定夺,不是吗?
可是心魔提醒着我饭不香,水果不甜,月饼也不圆了。总是觉得是错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魔这一说。
一个小时后,我嬉皮笑脸道歉了,搂着我妈的脖子矫情了老半天,搭着我爸的肩膀告诫他以后不许说我妈的不是。那一刻团圆的气氛又回来了,我敢保证如果不放下心魔那晚的我估计又是失眠一份子,即使我妈处在更年期,即使她唠叨,即使我没错!
所以啊,往往能解救自己逃离心魔的只有自己。
04/
心魔不可避免,但是一刻存在就是一刻不自由,不得劲,不高兴,不洒脱,不得解放的原因。心魔也是千千万万种,摆脱却只有一种途径――自我救赎。
大的小的,重复的,努力的,轻松的,刻骨的救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漫不经心的,我打保票都是有意而为的,并且真心诚意的。
就像阿米尔,当哈桑遗留的儿子自杀的那一刻,他是有生以来最痛苦、最恐惧的一刻,连他都怀疑自己当时尖叫的分贝,也相信了从未相信过的安拉。如果这个孩子也不幸离世了,我相信阿米尔的内心会被这心魔折磨一生一世,像他说的“清醒、孤独地陪伴着我自己的心魔。”
忽然想到最近看过的丧尸片《釜山行》,在丧尸横行的那一刻人性是最不可估摸的罂粟,一念间,好人,坏人,可憎的,大公无私的跃然屏幕上。电影中主人公从最开始的自私到后来的无私转换,正是正义与勇气战胜了可以导致自己成为小人的心魔。这部影片中所影射的人性,所让我看得到的心魔就是暗黑系的。
05/
可是心魔不止这个颜色,它还有浅层次的淡颜色,零零星星七零八落。
最近认识一位小妹妹,正处在高三这个紧张的学习阶段,也可以说是重要的学习阶段。她偶尔跟我闲聊,从她的说话中我可以感受到她的努力甚至是拼命,也体会的到那种压力。今天早上看到她昨天一点半发来的消息“最近几天老失眠。”她还说是自己想太多,这又何尝不是心魔作祟呢?这种魔或许装满压力、压抑、辛苦、还有对未知的迷茫害怕。
如果心魔占据心脏的大半,它就会开始耀武扬威,张牙舞爪,也就是我所谈及的一念。所以啊,还是要由自己来掌握心魔的去留而不是被掌控。
对于压力要适当,不要强撑,记得凡事要“适度”。至于未知本知道是未知为什么要忌惮呢?还不如用这假想的时间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这样的心脏怎么会任由心魔作祟呢?
有时候啊,就是喜欢胡思乱想,所以给了心魔趁机钻进心里的空子。可是有时候确实有心魔出现的迹象了那就勇敢一点,承认,道歉,扼杀心魔好过愧疚。
一念成魔,你站在一念的左?右?
自己才是自己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