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生力量的重要性

2018-08-01  本文已影响122人  驿路笔记
重心、定力

安全感是一种向内生长的力量,学习也是!

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发现:如果一件事情是自发的、主动去做的,就会觉得快乐并且产生更高效率。反之,如果是被动地依靠某种外力的推动去完成,就会在此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应试教育把学习固化成了一份“苦差事”;而西方素质教育传达的理念中,学习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知识是客观的,而我们所感知的痛苦或快乐,都源于自己的内心,态度占很大的比重。之所以觉得读书“苦”,是受惯性思维、价值观念等的束缚,是由于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的探索、获取。

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大都是被逼着学习,很少主动、下意识地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常说或者听人说“十年寒窗读”等,“苦读”二字不难看出,我们潜意识中对学习这件事情的态度,认为学习是苦的,这样认定之后,学习的过程,何谈快乐而言呢?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做不完的作业,孩子很少主动去完成,一定要在老师或家长的督促下,被迫去完成。所以我们又会看到,每年高考结束时,孩子们扔书、撕课本,像是刚刚摆脱了某种牢笼的束缚、即将踏入自由和光明的圣地。所以我们还会看到,进入大学之后,很大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再读书。加之,网络信息更新传播之快、碎片化时代信息量膨胀,孩子们会被各种娱乐性质的内容所吸引,更难以静下心去读书,到底,还是潜意识中认为娱乐带来的快乐远高于读书学习。

主动感知

究其原因,我觉得,首先,环境因素的制约。在素质教育这种大环境下,我们的观念已根深蒂固,大环境如此,很难让环境中的个体不受影响。其次,习惯的养成。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如果有一种良性的引导,会对其未来的成长有很大影响。而这一点,往往被众多家长和老师所忽视。我们可以刻意地去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让他学会自主学习,一旦他能主动发现学习的乐趣,这种好习惯将会伴随其一生。主动性,可以引发出人意料的影响力,尤其在未来踏入社会,会更加深有感触。再者,明确读书的真正意义。高考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不是终点。读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取优异的成绩、获取赞美,也不仅仅是为了扩充知识量,更是丰富内涵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独立思考能力,有更宏大的格局……

凡事,但凡向内寻求意义,就会更持久。外界的期望、赞美,都是稍纵即逝的。甚至只会加深虚荣心的滋长。

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