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哲思散文

蜀国之亡

2021-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如乐之

我是铁杆的三国迷。无论是三国的人物、故事,还是影视作品、策略游戏和动作游戏都非常喜欢。而自带主角光环的蜀国,更是关注的焦点。

三国迷喜欢探讨的一个问题是:拥有顶配(五虎上将和卧龙凤雏)的蜀国,最后为什么会灭亡呢。其原因值得深思:

一、人才凋零

最常见的观点是人才凋零。正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和吴国相比,人才凋零更为明显。吴国,先有孙策、孙策死后有周瑜、周瑜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皆是文武全才。而蜀国在五虎上将和诸葛亮之后,人才出现了滑坡。

人才凋零的确是蜀国后期实力下滑的重要原因。但是蜀国后期还是有不少武将的,如姜维、魏延、马岱、张苞、关兴、关索等,只是因为前期的五虎上将太过于辉煌了,对比之下,后面的武将显得实力不足。而吴国一直以来就鲜有特别突出的武将,所以没有这种落差。

文官也是如此,前期的诸葛亮和庞统太耀眼了,后继的文官就淹没在他们的光芒之下。

这里要特别指出一点:就是乐观的人,往往持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观点,认为后面的年轻人会更厉害。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历史是没有方向的,有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后继的年轻人也是如此,更好或更差都有可能。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如果此刻拥有的人才,横向对比,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那么后面的大概率会是更差的。

二、接班人问题

关于蜀国灭亡的另外一个常见观点是,蜀国后期的权利从诸葛亮交接到了扶不起的阿斗手上。

表面上是阿斗的能力不行,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制度问题。蜀国过于中央集权的制度,是典型的人治。如果这个人,能力很强,蜀国就强盛;如果这个人,能力不行,蜀国就衰弱。这样蜀国的命运就维系在集权者手中,这是非常危险的。

而且历史上,中央集权者都倾向于选择能力逊于自己的接班人。一是,一山不容二虎,接班人如果能力很强,当权者会感到威胁;二是,中央集权的制度导致当权者事必躬亲,一切大小事情,都由当权者来决断,没有留有足够的机会来锻炼接班人。

因此,扶不起的阿斗,除了自身问题,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中央集权。

前面的人才凋零问题,其实也可以归于中央集权的制度问题。因为人才要么是培养、选拔出来的,要么是引进的。中央集权会抑制下层人员的大脑“发育”,让他们变成机械执行者,人才变蠢材,慢慢的就人才凋零了。

其实除了以上两个较为常见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也非常关键:

三、激励不足

人才凋零和激励机制也有关系。蜀国初期的关羽、张飞、赵云,那都是刘备的兄弟,属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创业伙伴,按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有股份的,不领工资也可以拼命干。但是后期的人才,蜀国是否给予足够的激励,就是一个大问题。

在激励方面,魏国是做得非常好的,曹操善于举贤任能,而且不惜重金,从曹操对关羽的赏赐,可见一斑。

对于创业的老臣,谈感情、讲奉献都是有效的,比如古城相会;但对于后面的新人,则效果微乎其微。

四、不能听取反对意见

魏延是非常有想法和有能力的人才,一些进军路线的建议也是有效的。但是诸葛亮听不进反对意见,而且还设计斩杀了魏延,这个当时蜀国最有能力的武将。这也是造成蜀国后期人才凋零的原因。

五、人心疲惫

战争表面上是英雄的战斗,背后都是百姓在买单。蜀国后期的状态是全员备战。这种绷紧的状态,只能够短期维持。七出岐山,出师未捷,年年都全员备战,蜀国百姓已经身心疲惫了。

而且战争对经济的消耗非常大。把物资都挤出来打仗,天天过苦日子,时间长了,人心思治。这也是分久必合的原因。

六、物流不便

粮草不足,军心不稳。粮草的补给运输非常重要。正所谓,蜀道难,难以上青天。蜀国的物流运输是非常不方便的,虽然有木流牛马,但也是治标不治本。七出岐山,有好几次都是因为粮草不足而功败垂成。

综上,蜀国的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古鉴今,可知兴衰成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