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砭法|问痧堂跟师病例一则分享
患者女,36岁。
【病史】
1.血压舒张压高,140/103mmHg。
2.时感头蒙、眩晕。
3.上背部凉得发痛。
4.脂肪肝,轻中度。
5.右侧甲状腺结节,0.7cm,较小,摸不着。
6.乳腺增生,摸不着
7.经量少
8.自觉心脏供血不足,上楼喘气。
9.乏力
10.金津玉液黑
大便每日有,眠可。
【辨证】
本病虽症状繁多,但主证在肝。辨证过程如下——
因肝主疏泄、主生机,肝气失调则血管弹性差,可导致血压升高。此外,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中提及病机十九条有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即肝气上逆、肝阳上亢可使头部发蒙、眩晕。
肝气受损到一定程度,则损及肝脏,由功能性病变发展成器质性病变,在此表现为轻中度脂肪肝。
同时,肝主气机,肝气郁滞久而入血,血瘀由此而来。
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有言“……病在肝,俞在颈项……”。因此,许多人在肝气郁滞时会在颈项部有所体现,如本病即表现为甲状腺结节;此外,女子气郁易结在乳,发为乳腺增生;其血瘀表现在月经量少。
肝郁日久,克伐脾土,则中焦脾胃受累而致脾虚。因脾为后天之本、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且又主运化、主四肢、主肌肉。脾虚之后失于运化,气血生化无源、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四肢不达、肌肉失养,且易为湿邪所困。皆可致乏力、动辄气喘,且脾虚又复而影响经量的减少。
舌诊见舌下金津、玉液黑,为肝脾血瘀铁证。
望诊见大肚腩,亦为中焦不通的表现,同为肝脾所累。
而上背部凉,一因胸椎2-5节有错位,二因土生金,若脾阳虚则肺寒难温,故有此一症。
综上,本病诸证,责之于肝。
据肝胆论,治需肝脾肾三脏同调。
【方案】
1、心包经(活肝血),三焦经(疏肝气),曲池,劳宫。太渊(脉会,肺经原穴,补肺气。)通里、神门(补心气。)
2、风府,风池,天柱,安眠穴,天容,颈动脉(疏通颈项),甲状腺,锁骨从外往内刮到气舍(刺激造血,扶正祛邪)。
3.督脉,膀胱经(开阳脉,开表路,整体疏通),颈百劳,肩井,肺区,肝区,脾区,肾区(肝脾肾同治)。重点渊液到大包。腰椎第三节。
4.胸腺与脖子同宽,中脘(理中焦气机)。
5.膝以下四井排毒,重点肝经、胆经。公孙+太白(补脾气)、申脉+照海(补阴阳二跷气)、太溪+复溜(补肾气)。
每次刮前刮后量血压。
记录于2019.10.02 上海问痧堂
杨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