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31~32章。

2022-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吴叔桦

31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穷兵黩武带给人类的只能是灾难,但是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老子在这章告诉我们“不以兵强天下”,因为你打别人,别人也会打你,这是报复性很强的事情。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战争这件事情是一种不吉祥的手段,其实万物都不喜欢,但偏偏总有人喜欢发动战争。老子所讲的都是根据事实而来的,“故有道者不处”因此有道之士,是不会依靠武力。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中国人一般是以左为大,然而战争的时候是以右为大的。  这告诉我们,战争是非常手段,非不得已,不可行之。  老子在这里告诉我们所谓的男左女右并非男女不平等,不是这个样子的。而是一般右手力比较大,好比当下男生让女生走在右边,若发生危险可以随时有足够大的力量来保护她,而因为左手力量不够,反而会误事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的交通规则都是靠右走的。因而像男左女右,这是按照自然的规律来的,为了让男性足够的力量保护女性,并非是男女不平。

但是用兵就不一样了刚好采取相反的方向,是在警告大家,战争是非常之事,不可以常常为之。革命也是一样,若国家动乱,百姓不得安宁了,所以老子接着说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凡是打仗都是不吉祥的事情,他不是君子应该常用的东西,只有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用它。        曾老说现在,若果国与国之间都是用武力恐吓来维持这种所谓的平衡,就叫恐怖平衡。天天吓唬来吓唬去,到处游行到处演习,而每一天讲的国际平等,其实跟实际几乎不相符合。    因此作为我们中国人要担起这么大的责任,因为我们读了《道德经》,将整个的改变从自我做起。因为只有等到中国再强大一些的时候才能来化解,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时机不对,暂且按兵不动,以静待变,这才符合自然的规律。  “恬淡为上”是说对战争这种事情要淡然处之,不要去强调。不需要讲我们是不喜欢战争的,也不需要讲我们是喜爱和平的,没有人会相信这些。“恬淡”就是现在大家很喜欢说的淡定。曾老认为读了老子的道德经之后,学老子的智慧之后,要把这种淡定真正的变成实际行动,真正的修心修德,而不是口头禅,嘴巴上讲讲而已

如何才能做到淡然处之呢?老子接着告诉我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胜利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如果把胜利当做美好的事情大肆庆祝,就是在向大家宣扬,很乐意杀人,杀的人越多越感觉荣耀,这就叫“好杀”。老子说好杀是人类一种很残酷的行为,不值得鼓励。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凡是把战争当作是美好的事情,到处以杀人为乐的不可能得志于天下不可能实现制天价的意愿,更不可能谈什么地球村这一类的事情了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我们一般的礼仪,凡是好的事情,或者是正常的情况,都崇尚左边,以左为大,以右为小。然而作为战争这种凶势,刚好是倒过来的。以右为大,以左为小。这种思维跟丧葬一样,叫做异常的礼制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如果是宰相的话左宰相比右宰相大。而作为将军,就是左将军比右将军小。因此叫偏将军,位置在左边。上将军的位置在右边。老子的思维是在形式上告诉我们。兵者不祥之器也,少动为妙。因此咱们中华民族的的确确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外国人爱怎么想怎么做那是他们的事儿,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

为何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呢?老子接着说【言以丧礼处之】意思是说这种事情应当当做丧事来处理。        曾老告诉我们,如果有机会参加丧事,最后祭祀典礼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左边是比较小的人物,右边反而是比较大的,跟正常的位置是颠倒过来的。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争免不了要杀人,杀人的事情不应该庆祝的,要用悲哀哭泣来对待处理。        曾老在这里举了一个例子,当年日本战败,但是我们却不太重视胜利日的一个纪念,因为老子的思想告诉我们,我们不让全世界知道我们胜利是比较好的,如果我们做了,反而会让别人觉得好像我们中华民族是喜欢打仗的民族,是好胜的民族,这跟西方有什么不同呢?反而让别的国家对我们提高了警惕,这样我们就处于危险之中了。

战胜,以丧礼处之】取得胜利了,要把战争当做丧礼来处置,表示以后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事了。

老子当年的社会对战争很厌恶,这种心情我们是可以体会到的,就算几千年以后到现在,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是不喜欢战争的,对于老子讲的这篇战争的文字,作为我们中国人,我们应该好好的吸取教训,以战止战,而不是好战求胜。战胜要用丧礼来处之,就是希望后代的子孙吸取教训,不要再让这种不幸的战事再次发生。曾老讲到这里他说:  这样各位才知道,本来日本人要不要去祭拜靖国神社是他们的事情,我们去管他们干什么?但是我们会管,而且全世界都很紧张,因为日本人去祭拜就表示他们的军国主义又要复兴了,又想侵略人家了,这样别人怎么会不紧张呢?而且小日本老师说这是他们的内政,这又讲不通的。你要杀人,你发动战争,你侵略别人,这怎么是内政呢?

因此我们从整个《道德经》可以看出,老子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得清清楚楚,之后才一个一个给我们分析说明,希望我们真正把她当作为人处事,甚至于政治方面的宝典,好好参考的。

第32章    道用不是道体

讲的是道用,不是道体。因为道体是不分的,凡是分的一定是道用,道用,就是道的作用道的功能,“道化天下”讲的是倒在话签下这方面所表示出来的功能。它有三大要领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常”指道的常规,常质,倒过来就叫常道。常道是没有名字的,是偏道有名字,所以不能说道完全没有名字。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朴就是本色,自然,无为,它代表无欲。一个人只要无欲,天下就没有任何人能够摆布他,能够把他当做部署当做臣下来用。“一个人只要没有欲望,谁都收拾不了他,谁都指挥不了他,谁也都监督不了他”人就是因为有了欲望,才会被人家利用,指使操纵。

从老子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如果只讲本体,道是没有名字的,可是讲道的作用,就开始有名字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道体跟道用的区别分清楚。老子一再告诉我们分是不得已的,要勉强来分,那一定是为了做某种研究而分,为了说明而分,而且还要适可而止。不要养成分的习惯,什么都要分,分的那么清楚干什么?是很糟糕的事儿。    所以我们要清楚天下之事难就难在如何掌握好这个度,那必须的是要很用心的。

老子认为“朴”好,但永远是朴就没有用了。因为朴不能成器,一定要去啄它,磨它才可以成器,成器就有了固定的用途,不能再做它用,这样就变为小用,所以一旦成为器之后就要小心,因为它已经无法通用了

因此老子接着提出到现在为止,还非常难得的观念叫做自宾--就是把自己看成地球上的过客。老子的思维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去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把我们当成是过客,当成是客人,迟早是要回去的,我们就会爱护环境,很守分,不会乱破坏。客人的姿态。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凡是这些领袖大的领导人,如果能够守住朴,就是无欲无私无我无为,天下万物就像做客一样来顺从他。      老子说真正的猴王要虚其心,弱其志。意思就是说让老百姓温饱有坚强的体力来做修道的工作,而不是整天动歪脑筋胡思乱想,这是最高的境界。

一个人要自宾,不能用外力来加以干扰。比如在一个集体当中要有集体的观念,懂得和谐,懂得配合,但一定是走正道的。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地相合,表示阴阳,二气相通(易经乾坤的作用)  中国人讲天一定有地讲,富一定有母,但是一定要明白天地之间运行的真谛,无的大用。

“民莫之令而自均”老百姓不需要任何命令,他们都会自均(让万物平均发展)。关于这两个字现在已经被用坏了曾,老认为好像一定要搞得一点儿,不差我们现在倒过来叫军品,均平就是差不多,平均不要求绝对平均,绝对平均反而是坏事。即是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彼此互助互惠,不要争强斗胜,这样就很太平,而且也很和谐。

始制有名,名义即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创制的时候不得不朴散为器,进而设官分职,各司其职,这才有政务的推行。而有了名以后就会引起竞争,不竞争则以,一竞争就是恶性的竞争。

“ 名义即有,夫亦将知止 ”曾老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职场上与领导去打篮球,一定要做一个领导不知道的事情,不要赢太多,当他投篮的时候不能让他吃火锅,我们投篮的时候让领导尽量封杀我们这样做没有关系,让领导进了,才有面子才高兴,最高明的一定要让领导永远不知道内幕,就叫“ 名义即有,夫亦将知止 ”。要适可而止,不要说鼓励鼓励再鼓励要求要求再要求,最后都是偏的。“知止可以不殆”不殆是。避免危险的意思。只要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险,倒过来若不适可而止,最后一定是凶险的。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好像道是普天下都存在的,好像川谷跟江海的关系,既河川从山谷里面,慢慢汇集而成江河那样的自然。

老子的智慧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改变的,也不要想一下子就去改变,因为那是做不到的,何况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根本不能改变的。所以最好入乡随俗人只要把自己看得很清楚,是不可能有太多自由的。

因此我们要明白远看跟近看相差实在是太多了

老子的智慧所有外在的都是不重要的,只要我们内在的修道才是唯一自己应该把握住而且最重要的事情。    而我们现在最严重的就是不好好的提升自己的品德,而是老把自己的眼睛往外面看。

因此下一章老子要表达很重要的观念。行道者,全其寿。

然而又因为这句话害死了很多人,很多人说道家可以养生,可以长生不老,可以炼丹甚至古代帝王都因中毒而死,可见任何一句话,有他正面的功能,也有他负面的问题,我们读的人一定要小心去思考。

“全其寿”并不是我们所想的,不死也不是延长寿命,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意思是。让生生不已的道,能够不被忘记。

曾老告诉我们“我们不能用错误的观念来看来读《道德经》”因为老子没有告诉我们人是可以不死的,也没有告诉我们人可以延长寿命的。而当下只是商业用此来炒作,骗财骗色罢了,最后搞得乱七八糟。这是后人的不对,不是老子的错误,是我们误用了《道德经》,并非是《道德经》写错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