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节”,抹不去的记忆
“六一国际儿童节”又到来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勾起了我许多关于“六一”的回忆。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都要工作的父母送到外婆家,由外婆带到上学的时候才回到父母身边。那时父母尚不在一个单位工作,实际上我是被送到了母亲身边。
在外婆家,处在穷乡僻壤的乡村,估计那时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所以在小学之前我对六一节没有概念。
在我的记忆里,对“六一儿童节”有所认识,应当是在读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给孩子们过节日了。在这一天学校会放上半日的假,让学生们自由活动。然后家长们在这日会格外的宽容,即算做错事,也不会多加指责。因为那天是我们过节。而我们在这天也格外的放肆,那时住在矿区,这是一个以生产矽砂为主打产品的矿,堆积如山的矽砂,是一直我们想去玩乐的地方。平日这里是工作区,破碎机立在半山腰,粉碎、冲洗、翻炒,再顺势流放到最下面的沙池里,等待汽车拖运出去。那工作台离沙池有十来米高,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平日是不允许小孩子攀爬上去的。而有一年的六一放半天假,我们中饭都没回家去吃,就和几个同伴径直去了那个堆满细细白砂的砂场,那天是一位同学的父亲当班,他大开绿灯,允许我们爬上那高高的工作台,他坐在旁边看守着。我们一个个的排着队,然后像小鸟一样的奋不顾身地纵身一跳,落在那细细软软洁白的砂堆子上,那跳下的一瞬间是我们最享受的时刻,有种飞翔的感觉。有些胆大的男生,还做一些勇敢的动作,或翻上一个跟头,或大大的张开双臂,或使劲往前一跃,两脚就像蹬自行车样的双脚在空中走太空步,总之是怎样开心怎样来,我们跳下去又爬上来,如此重复,直到玩到精疲力竭才作罢。那日下午,整个砂场洋溢着我们快乐的笑声和兴奋的欢呼声,砂场成了我们的乐园。当我全身沾满细砂疲乏又兴奋的跑回家,母亲发现我头发里都是沙子,衣服的口袋里也有半袋砂子,她见状不但没责备我,反而温柔地提醒我赶紧去吃饭,告诉我饭菜在锅里热着哩,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过节真好!
还记得在小学五年级,学校在“六一儿童节”那天,组织大家步行去韶山参观。要知道,学校离韶山有20多里的距离。那日,我们按老师的要求早早到校,然后排着队向韶山挺进,学校的老师全体出动,领着我们这对绵延几里的长长队伍顺着一条农机路奋力前行,一路上,各班的文娱委员领着大家唱歌,一个班一个班的来,搞接力赛,那20多里的路程,仿佛一下就到了,全然不觉得累,依然还是兴致勃勃的。那是我第一次到韶山,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旅行,前一晚就兴奋得很晚才睡,在无比崇拜毛主席的年代,能够去毛主席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参观,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在旧居,在陈列馆,认真参观,细心聆听,知道没有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当看到毛主席一家牺牲了6位亲人,我对毛主席更加祟敬了。这一次现场的革命传统教育,让我受益终生,为我日后成为一个党的干部,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奠定了基础。第二天我们又走着回校,到家里时,才发现脚上起了数个血泡。可今天回想起来,全然没有苦痛的记忆,只有开心和快乐。
童年艰苦的条件,拮据的生活,让我觉得每一个“六一节”都特别珍贵,也成了我一年中最大的企盼。在我有了女儿以后,为了弥补缺衣少食的遗憾,她的每一个“六一儿童节”,我都亲力亲为地陪伴,带她吃,带她玩,和她一起经历,一起成长。但是,她的童年未必有我那样的快乐。她从两岁半入慈光幼儿园进行全托,然后在慈光读完小学,也是实行的寄宿。童年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各种培训班学习的路上,她三岁半学少儿剑桥英语,考过二级;四岁学舞蹈至六年级,考过了民族舞十三级;五岁学钢琴,过了业余钢琴十级。每年的“六一”,她都要参加学校的庆祝活动,哪有我们那时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加之又碰上了我这个虎妈,她要学的东西我都应允,但是报名学了我就不允许轻易退出,虽然培养了她的坚持之心,但肯定也给她带来了许多压力,让她的童年失去了许多快乐。
孩子的童年,我还是主张以玩乐为主,人生苦短,快乐的年月实在太少,小时不尽情玩乐,长大了没有时间和机会是那样无忧无虑地玩乐了,到老了又玩不动了,人生就要留下许多的遗憾。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成年人已经不是童年,却要抢着过“六一儿童节”的主要原因。
2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