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共情力》第三章(下)

2019-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谢欣Maggiexie

每次的读书会,变成了每周特别期待的时刻。

上周读了第三章的一半,这周,继续读另一半。

共读《共情力》第三章(下)
用不具有防范性的心态去真正聆听彼此。

共情倾听对我们维护各种日常关系非常重要。我们经常在与人沟通时,出现典型行为模式,并且容易受到两种扭曲认证的影响:读心术和负面回忆。

【读心术】一种有危险性的感知方式,它完全把共情驱逐出去。受其影响,两人非但没有用共情态度去理解对方阐述的独特内容,反而先假设他们已经知道对方会说什么。于是,这种设想会进一步激化现有的冲突,对彼此的误解就只能持续下去。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当一个人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被别人插话,打断……这都违背了共情倾听的原则。我们只是更加功利的急于知道对方在阐述什么观点,一旦自顾自的认为明了了,就急切的希望自己进行观点的表达,立场的表明,建议的传达。这些也都是发生争端,矛盾,分歧,误解的诱因。

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任何一种情感关系,互相谴责对方都是毁掉一段关系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只要双方一直维持这种“错不在我,都在对方”的谴责态度,那么这段关系想获得改善就是不可能的。谴责对方,也就意味着把改变这段关系的责任归于对方,这种态度让两个人之间瞬间就能产生冲突。

归根溯源,如果你曾经被人妥善照顾,被人看作独一无二且受人尊敬的人,那么你会学到如何处理复杂的情感问题,并且发展出很强的社交能力。相反,如果你曾经被人忽视、不看重、批评或者虐待,那你很可能会为了保护自己摇摇欲坠的自我人同感而去责备他人、苛求完美、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嫁给别人,不够容忍他人。这些都会引发很多负面情绪,包括愤怒、敌视、憎恨、恐惧、羞耻和内疚。

我们要不具有防范性的心态去真正聆听他人。

首先,需要保证情绪平静;然后在一方说话时,另一方不能打断;彼此尽量都放慢节奏,从机械化的思维转变成现实思维。这会使“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某事”这种以自我中心化的扭曲认知发生转变。

那么,如何客服自我中心心理呢?阻碍我们建立一段高质量社会关系的一大主要障碍就是自我中心心理。首先,我们自己避免成为自我中心性格的人。表达时,言辞简练,表达清晰。同时,我们如何与自我中心性格的人交流?虽然我们能听对方持续表达,但心里难免在吐槽对方滔滔不绝。这并不是能产生共情的交流。你可以用一种有技巧的方式反馈你的真实想法。

这不由让我反观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经常会以自我中心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唠叨。先不管孩子是否听得进去,听进了多少,我们自说自话的将话说个痛快,其实,满足的是我们自己必须占据中心位置的心理。大家说到一个定律:沟通时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所以,如何用更加共情的方式去展开肢体语言,尤为关键。其次你运用怎样的声音和语气在与对方交流,也是决定你的信息可以传达多少的关键所在。总而言之,用简单的语言好好说话,是可以产生共情的要素之一。

共读《共情力》第三章(下)

繁体字的“听”,可以解释为十目一心而为主,可见,倾听,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要以不同的角度去练习共情倾听的能力:*有反应地倾听(重复对方说过的内容);      *用你自己的话重复一边内容(尝试把你听到的内容概括出来,看看你是否理解说话者);  *注重他人的感受(重新讲述一遍内容,反馈你的情感);表现出你对讲话这的真诚情趣;*多运用身体语言(不是怜悯,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讲话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              *别太爱下定义或概况(妄下结论,批判他人、好为人师,爱提建议或者打断对方);

要想学习如何表达共情态度,如何将你的想法和感受用语言表发出来,并深入到另一个人的内心和灵魂——需要自我认知、细心的反馈和大量的练习。

提出开放性问题:这能让你从另一个人的角度表达对对方的真实兴趣,而不受成见影响。

放慢语速:共情能让事情放慢节奏,随之,情绪也会得到好转。

避免瞬间决定:一个能共情的人,并不会一句过去的经历来把他人进行归类,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人都会改变和成长。

留意你和他人的身体:心理上的共情是给予和接受的过程,通过反射他人的神经系统,我们交换大量急需的信息。

从过去学习:如果你不清楚自己过去有哪些偏见,你的精准感知能力就会受限。

展开你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必须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展。

设定界限:如果聆听者与讲话者的情感混淆,共情将毫无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有保持客观的能力。

本章内容信息较多,大家感触颇深,讨论时,要点很多,也有点散。只恨共读的时间太短,不知不觉又到了下期再见的时候了。

我们下期再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