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8/2017。

2017-09-11  本文已影响2人  _Silvia

突然在想,是什么时候开始认真想记录下生活里的那些不经意的瞬间呢。是半个月前一个认识了五年、平日里整天一起插科打诨的死党突然一本正经跟我谈起脑神经科学的时候,还是将四季衣物往28寸行李箱里放的时候,或者是在新的城市里用旧物件装点新住所的时候,又或者是第一天去BU交材料时站在两栋校区间的天桥看桥下车流往返不息的时候呢?

                                                 30/08/2017。   

机缘巧合,终于还是来到这座有点意料之外的城市,成了一名别人口中的港漂(??),终于还是以学生的身份,开始未来一年未知的生活。过来人给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不管是在途中还是在生活经验中,帮着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对未来有期待也有慌张,有向往也有忐忑,有疑惑也有摸索,注册第一天甚至对自己的初衷专业方向产生犹豫,对可选的两个专业进行一系列比较,从最开始为什么选这个方向到后来的备选方向的优势等,然后两个我又在心里进行好长一番拉扯,只是想找出一个最周全的结果。每次这种时候我都觉得这时候的自己特别不清醒。最后我告诉自己,先睡觉,明天早上睁开眼睛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的答案。于是,最后我又回到了最开始的决定。舍友说,一般第一感觉做的决定到最后都不会错的太离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样,这个理论留着往后的日子里,我慢慢、亲自来验证。

想到哪,写到哪,可以预见的有多忙碌的未来一年,还是希望能抽出时间感受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因为短短一周,就接受到很多陌生人的善意的帮助,无论是地铁上帮忙提行李的小哥哥或是能够忍受我那别扭普港话的路人甲乙丙,至少我接触到的大众群体不如网络上所描述的那般淡漠。有人统计过,我们一生会遇见两千九百二十万人,平均每天遇见一千个人。世界人口六十亿,相遇概率是0.000487,相识概率千万分之五,相知概率十亿分之三。对数字不甚敏感的我都一度对这组数字感到惊讶和怀疑,因为米勒格曼的六部分离法对我影响颇深,我总相信,人与人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要密切的多。但细想也不无道理,我们始终算不清每天擦肩而过的有多少人,就如我们不知道下一秒遇到的陌生人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里突然和自己产生交集。我说希望以后每周都能写写见闻,写满50个特别的陌生人或者50件觉得触动自己(对,就是触动自己,虽然能打动自己的未必能打动别人)的小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50,不知道会不会以后记的根本就不是这些,我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到每周都来码下一些片段。但我这段时间是真的有想过这么做。

不知道,谁知道呢,谁知道以后会和谁一起,会去到哪里,会看到哪些风景,会得到哪些关爱。要知道的是,我现在在哪里,要去哪里,要去做什么,以及要怎么做。这大概是目前我能想到的,让自己安心的方式。

<第一篇的配图是为了让新的住所有点熟悉感用从大陆带过来的照片装扮了书桌。上面是那时的你们和我自己。>

祝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