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之三十三《岛上书店》
这本书是在长春机场买的,之前带去哈尔滨旅游看的3本书都已经看好了,机场大概还有2.3小时,我想买一本书来看,长春机场里书店里书真的很少,只有一面墙,大部分的地方全都被那些玩具占领,而这个一面墙里,对于什么人物传占了大部分,我找了大概40来分钟,才敲定这本书,本来是没有报多少希望的,我我不是很喜欢在封面表上“什么什么级畅销书”或者“什么什么第一”之类的书,我甚至有时候会比较喜欢冷门却很有意思的书,而不是什么什么畅销书,畅销书几乎都是出版社给予他们的一个名称。
我不是很了解什么是现象级,特地搜索了一下“现象级源于英译phenomenal一词,人们把某个或某些事物的特殊性归结为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规律以及程度称为现象级。现象这个词在其源语里有天才这样的引申意,这个词在意大利语中引申为能力超凡的人,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口碑相传,说得夸张一些就是万人空巷。”
现在来说书的内容,书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原话忘了,大概一次就是,任何一个描写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入股第一幕写到了一把抢,那么第三幕一定会一个枪杀。这本书也是这样的。先说一下大概的内容吧:
A.J.人近中年,在一座交通不便的小岛上经营一家书店,书店的门口写着“无人为岛,一书一世界”,阿米莉娅是一家出版社的推销员,来到他的书店进行冬季书目的推销,A.J.由于妻子死于车祸,心情暴躁,对于阿米莉娅的态度不好,然后A.J.晚上的时候,想起自己有一本珍本的书,他想要把这本书买了,把书店关了,让自己提前退休,然后那一天晚上,他喝醉了,第二天醒来发现屋子里很干净,酒醉后的呕吐物消失不见,和呕吐物一起不见的还有那本珍本的书。他用了各种办法都没有找回来,后来他索性不锁门了。但由于不锁门,书店里留了一个箱子,箱子里是一个婴儿,后来他收养了这个名叫玛雅的婴儿。由于报警丢书和报警接到婴儿,他和一个警察成了朋友。他后来还促成了这个警察和他前妻姐姐两个人在一起。再后来他渐渐被出版社的销售员吸引,两人结婚并且在一起了。再后来发现A.J.发现自己得了肿瘤,他希望把钱留给妻子和女儿,准备放弃治疗,但是和他关系很好的警察在他的妻子,也就是A.J.前妻姐姐那里发现了那个在第二幕说遗失的珍本,他的妻子向其说了来龙去脉。
原来玛雅是她前夫和别的女人生的女儿,那个在生活过不下去的情况下,想她求助。那天她作为照顾妹夫的义务来到书店,看到烂醉的A.J.,也看到了这本书,然后她清理了现场,拿了这本书给那个女的,那个女的由于来路不明这本书卖不掉。这个女的就把孩子留在书店,自己自杀了。这本书就一直在她那里。
他们把这本书还给了A.J.,让他进行了手术。手术对于肿瘤没有影响,就是没有变好也没有变坏,再后来,A.J.死了,阿米莉娅想把书店买了和玛雅一起离开,玛雅这里已经要读大学了。他们的警察朋友和妻子商量后,把书店接手了。
这些就是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好吧,作者还是很有水平的,我这个是大概的主要内容,封面推荐说“美国独立书商选书第一”和“美国图书推荐阅读第一”,我想推荐的原因是,作者在文中推举了比较多的美国作者的书,类型也是比较多的,看了这本书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会去看书中A.J.说道的一些书,那么无意间就有了销量,这个广告的软植入做的还是不错的。
说是25过读者含泪推荐,封面上例举了19个国家没有中国,所以我没有哭,也并不是很推荐,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推荐的原因或许是因为,这本书超出了我当初买的预估值,这里真心吐槽一下长春机场的书店,温州一个机场3个书店,而且都是书,长春只有一小面墙,大概就7.8格书架,选择余地很少的情况下,这本书确实超出了我的预估值。但是单单论推荐的话,估计一般般,内容上不饱满,语言上不生动,层次干也不是很鲜明,特别是主角心里上的描写,中年,丧妻,收养孩子,再婚,得病,性格方面的描写几乎是一样的。
这本书最有名的应该是书店门口的那一句“无人为岛,一书一世界。”我不知道翻译的人有没有看书的封面和封底,因为封面上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而封底的内容介绍里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这个就有点尴尬,但是“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是英国作家约翰·多恩写的一首诗,而文中对这格却没有提到一句,或许是翻译的人为了成全美国人自己心里的文化虚荣感??因为文中所有提到的书名,都是美国的。另外在封底里推荐这本书的《出版社周刊》和《雪地里的女孩》作者艾欧文·艾维,都在文中出现过。
吴麦麦
20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