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升华创意
打破思维的墙,是创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一步:敢于想象
我们很多人失去了创造力就是因为习惯了身边发生的一切,他不再怀疑和想象,所以认为一切本该如此。也有一些人觉得自己资历平平,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也不需要在这上面耗费精力。但这其实透漏出来的是我们大脑的“思维惰性”,我们逃避思考是为了给身体节省能量,以便能在远古时代活下去,这是一种生物本能的自我保护现象。思维惰性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压根就不去想,另外一部分是认为目前的解决方案已经足够好,所以就不再往下继续思考了,类似的例子有
有马车挺好的,基本能满足我的需求,所以我也不用创更快的汽车;
现在用的微信挺好的,所以没必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再去更新它;
同事的想法挺好的,所以没必要再去想更多的方案了……
但你仔细想想,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也不是,你就大胆的想,想好了写在纸上,即使错了,又能怎么样呢?
比如我现在就在想,如果现在给无人驾驶的车单独开辟一个车道,避免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同行,这种情况下,无人驾驶是不是就能更快的普及(无人驾驶现在比较大的问题就是需要与有人驾驶的车同行,因为人的不确定性很大,所以导致无人驾驶的车需要根据人的反应来作出反应。同比来说,在同一件机械重复的劳动上,机器肯定要比人更靠谱)。
这种思路再扩散一下,无人快递车是不是也能在社区内开辟单独的路线;(据我所知,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在某些高端小区有了)高速公路能不能启动智能控速,让高速路的CPU大脑来分配每辆车的速度等等。
大脑跟肌肉一样,就是要不断的训练,你不训练就不会提高,这就好比你不能指望肌肉平白无故长出来,这是一样的道理。
第二步:有方法的思考
之前看过一个小故事,觉得很有意思,说是牙膏企业在讨论销售的会议上,问有什么办法能让牙膏的销售量再增加一倍呢?有人说扩展更多的销售渠道,有人说降价一半,有人说给促销员更多的提成。领导上还都不错,还有吗?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人站起来说能不能把挤牙膏的口变大一倍,这样牙刷的消耗量就变成了平时的两倍,岂不是就能增加一倍的销售量。我们暂且不管这样做是否真的可行,单单这个想法就非常有意思,让人眼前一亮, 同时也能拓宽了其他人的思维。
创意是需要管理的,创意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在这里可以简单的说一下中国和西方对此类事情的看法。中国人从古至今都讲求悟性,领导最喜欢跟下属说的话是“这个问题,不要再让我说第二遍”。西方人不这么干,西方人的思维是无论多么复杂的东西,它都会给你拆分成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
简单的理解西方人的思维,你会发现这种思维更易传承和学习,思维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比如跑步,西方人会把一个完整的跑步过程拆解成N个动作,然后通过刻意训练来强化这些动作(现代短跑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根据这种思维,创意到底改怎么做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两个把不相干的事情联系下来,变成有意思的类比。例如手机厂商经常说的手机芯片有多快,常常用电流来体现。这就是把芯片和电流结合到了一起(电流在我们固有印象中速度是非常快的)
比如把跳绳和购物袋结合起来,就变成了这样:
还有我们可以把一些使用场景极端化,也能体现出比较有意思的结果。类似小米手机早期发热比较严重,就有人开玩笑说可以当做电热炉来煎鸡蛋。
我们也可以把两个不同的物体进行竞争组合,例如怎么体现车的快呢?就让车跟飞机进行比赛。怎么体现楼层很高呢,就让楼跟云层作对比。
表现产品的使用后果也是非常常用的创意方法之一,例如大卫奥格威曾经给劳斯莱斯做的广告“在时速六十英里时,这辆新款劳斯莱斯汽车上的最大噪声来自它的电子钟”(体现坐在车内的安静)
另外在团队内部的创意讨论会上,有人喜欢这个创意不喜欢那个创意,七嘴八舌,互相都不理解,很难形成一个高效的讨论环境。这种情况下我们尝试用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提出的“六顶思考帽”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由一个人戴上蓝色思考帽来主持会议,其余参会人员依次戴上红色、蓝色、黑色、白色、绿色思考帽(顺序可改),分别站在各自所持角度对同一件事情或想法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大家能尽可能少的减少个人认知偏差,更容易达成一致。
蓝色思考帽:管理会议过程。负责控制各种思考帽的使用顺序,规划和管理流程,并得出结论;
红色思考帽:只讲本能、直觉、本能反应,限定在10-20秒中闹钟的第一答案;
黄色思考帽:只讲利益和可行性,所有正面的好处;
黑色思考帽:只讲风险和困难,用否定、怀疑、质疑的看法去找出逻辑上的错误;
白色思考帽:只讲可获得的信息和需要的信息,需要关注客观的事实和数据;
绿色思考帽:只讲替换方案和新观点,如何用其他的方法实现这个目的。
第三步:打造适合创造的环境和文化
我们得有一个鼓励创新和容错的环境。这样才能避免大家为了保护自己而放弃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企业的环境和文化常常与企业的创始人与管理团队有关,尤其是创始人,一般来说独裁的创始人身边不太可能出现可创新的环境,而比较开明和平等的创始人则允许团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来创造更有趣的事情。(此处创新也指创意)
举个小例子,如果公司开会,针对一个项目大家开始讨论,这个时候有个人说了一个不着边际的想法。如果此时老板说“别闹了,大家专注一些”,那么这个时候整个会议的创意环境就已经非常差了。但如果老板此时说“我觉得不错,非常有想法,大家还有其他有意思的想法吗”,那么这个时候会议环境就非常利于创意的产生。
同类的思考还有员工可不可以带着宠物去上班?当然,只要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就可以,国外的Google这么干,国内的阿芙也这么干。
第四部:用约束创造创意(资源越少创意越多)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资源越少创意就越多(这里指的“资源越少”是说限制条件)。例如规定团队,在想出好的创意前不许上厕所,或者有一定的小惩罚。当然这种方法有点极端,不过确实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家的创造力。(收走手机也是同类的方式,谁先想出了好创意,谁就可以拿回自己的手机)
好的制度是保证创意多产的基础,公司要崇尚创意,鼓励大胆思考。例如开通公司服务号,用来收集大家的创意和想法,给予及时反馈(例如可以在公司茶水间放置轮播大屏,24小时公开大家的想法和建议,其他员工也可自由投票,同时,公司也可单独设置奖金池来激发大家的参与度)。好的创意就是如此,不经意间就来了,有时候改变你,有时候改变世界。(完)
最后想提有意思的问题给大家:
手机还能是什么形状?圆的行不行。
能不能做一个洗澡机?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如何打造一个没有灰尘的房间?
快递怎么样还能再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