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五月的第一天,
日光恹恹,人影沉沉的日子,在家读《东京塔》。
读书,让一个人的孤独更显纯粹。在孤独的时候,读书会让一个人淡淡的凄凉转化为甜甜的迷醉。尤其是一本初读之下不痛不痒,细看却好似有人在复述自己的生活的书。
书的封面上写着“日本哭泣小说首席代表”的字样,本对此不以为然。书已堆在桌上许久,本是闲暇时随手翻看,但一读之下,不愿放下,一口气读了两百页。
在一切模式化的今天,你我的阅历同质化,情感同质化,命运也相近,天上与地下,不过是无垠宇宙之间的咫尺而已。寻寻觅觅,辛苦得来的成长与消逝,最令人动容的仍然是世间的亲情。
读日本小说犹如湖心行船,船过水无痕。故事总是淡淡地平铺开来,童年,少年,中年,妈妈,奶奶,租房,颠沛流离,小城,有的故事开始了没有结束,有的故事已经结束却尚未开始,有的故事然后之后就没有了然后。
平淡的就像生活,一日复一日的过去。
作者没有推陈出新,只是记录了生活,平凡的母亲的平凡生活。那样的生活里蕴藉了作者的情感。
做摘抄一些,不作评述。
1、孩子就像被埋在沙子里的贝壳,一直注视着风浪的走向。
孩子的这种注视不带威严,也并不悲伤,只是冷眼,客观地看着这一切。
正因为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更擅长于判断情形和气氛,而且孩子有表演的天分,知道自己以后该如何表现。
这一切都是弱者保护自己的本能。
2、小时候的梦想不能实现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那只不过是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一种美好幻想。
可是大人们的梦想却不一样。本来或许应该能实现的,这时候却不再那么自信了。小的时候人们都讨厌平凡,可是长大后却努力地想实现平凡。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却梦寐以求。
3、我早就忘了世上还有这样的事情,这样的死亡。我还以为所有的死亡都是在时间的河流中衰老,腐朽,废弃,崩溃,然后倒下。
死亡竟然毫无征兆地到来了。如果总是害怕这样的死亡,那活着本身就会让人觉得恐惧。所有的思考,以及未来,在这样的死亡面前都失去了任何意义。
不赶紧的话就要死了,不快点去的话就要死了。人总是要死的。
淡淡的笔调,静静的述说,没有华丽的词汇。
就是这些点滴琐事组成的生活。
每个人所看到的都是一样的。
每个人所体会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让我说看到了什么,
哑然失言。
我很想回家。
很想回家。
突地想起,有那么一个计算。“妈妈58岁,爸爸62岁,我现在一周与他们出去吃饭一次,只两三个小时左右,假如他们活到80岁,那我接下来只能和他们大概相处3168小时和2592小时,相当于只有132天和108天。”
据说人生很漫长,据说相见永远不迟。
可时光确已然一寸寸在流逝。
这世间所给我们的时间有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解多情。
五月的日头里。我没有哭。
却哽咽地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