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 斯诺登的是与非 - 读《永久记录》
科技严重入侵我们的生活是大多数人早就有的认知。而我们这些大多数,大部分会选择漠然接受。作为屁民,如果没有办法改变大的趋势,那么只能接受它。
自然而然就想到网盘隐私性的问题。互联网工作一年的经验,让我对网络内容的监管有了初步了解。一般来说,字段是最常用的管控手段。比如管控色情,那么标题含有特定关键词的文件就可以通过实时和离线的手法从网上被识别,然后被删除掉。但是,这些的前提都是针对公开的网络资源。而网盘,这些名义上却是私有云。用户设置了“密码”,上传了“私人资料”,不管这些文件是否合法,这些都属于个人财产和隐私。那么这些服务商凭什么将用户的私有资料删除?虽然这一切的数据背后如斯诺登所说一样,服务商可以任意浏览和处置我们的私有可疑文件,但令人疑惑的是,对于这种权利的侵犯为何鲜有质疑的声音?或许,在国内,我们已经习惯于沉默和接受。
所以,在上面的认知背景下,我们大多数人愤怒的缄默和斯诺登的勇敢发声相比,后者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从书中可知,当决定揭露一切时,斯诺登已经算是既得利益者,不到30岁的年纪就已经跻身中产,收入不菲。不是没有挣扎,但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不归路”。其意义是非同小可的。这是个人对国家机构提出的诘问,这是在全世界大多数网友已经被动接受网络无隐私的“强奸”后,代表几十亿网民发出的呐喊。相信,在其鼓舞下,越来越多的人会觉醒,会爆发,加入到网络隐私的道德伦理讨论和立法推进的战役中,这只是一个开始。
而对于斯诺登本人而言,不说,饱受折磨,与从儿时培养起来的对自由的追求和体制的反抗精神相悖。说了,要背负被迫远离故国,甚至被公众诟病有碍国家安全骂名的风险。所以,无人知道在外流亡的“雪花”今日是否为其曾经的选择后悔过,他早已成为全世界“自由”的符号,而其个人符号已被更广义更宏大的符号所取代,没有退路。他的是与非不会由历史评说,只能由他在人生将尽时回首一生自行评判,而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答案。
书摘:
美国这个国家已变成买新机器取代故障机器比找专家修理来得便宜,而且一定比自己去找零件设法修理来得便宜。单凭这项事实,便几乎保证会出现科技暴政,助纣为虐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每天使用却不了解机器的所有人。拒绝让自己了解你所依赖的设备运作与维修,即是被动接受暴政及其条件:当你的设备正常运作时,你也正常运作,但是当你的设备出故障时,你也会出故障。你拥有的物品反过来拥有了你。
在那时,我便体会到反对体制的困难,尤其是涉及更改规则以符合多数人的需求,因为这有害于制定规则者的利益。这便是每个系统的重大缺点或设计瑕疵,不论是在政治还是计算机领域,皆是这样。换句话说,创造规则的人没有理由与自己作对。
黑客并非仅限于计算机领域,只要是有规则存在的地方,就会有黑客。想侵入一个系统,你必须比系统创造者或经营者更了解规则,并利用这群人预设系统运作与实际运作间的差异。黑客懂得利用这些无心的瑕疵,与其说他们打破规则,不如说他们协助暴露系统缺点。
我们选择在线存储资料时,我们其实是放弃了资料的所有权。这些云端公司可以决定为我们保留什么样的资料,同时任意删除他们觉得不妥的内容。除非我们在自己的设备或硬盘留下副本,否则被他们删除的资料就会永远消失不见。如果资料引起争议或违反协议的话,这些公司可以单方面删除我们的账号,让我们无法取用自己的资料,但他们手中却拥有副本,这意味着:他们能在我们不知情、未同意的情况下,将资料交给执法机关。总归一句话,只有我们拥有自己的资料,才能保护它不受侵犯。没有什么资料是不受保护的,但没有什么资料是属于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