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成长励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吃饭不挑食,人生不挑剔!

2017-08-17  本文已影响218人  陆年陆月
有种爱伴你远行

文|陆年陆月

小时候挑食严重

饺子不吃,捞面不吃,主食就认白米饭

韭菜不吃,鱼肉不吃,至今不会剔鱼刺

遇到不喜欢的食物,宁肯偷偷倒掉,绝不肯委屈了挑剔的味蕾

然而,终究要受更大的委屈——长大后,便秘,胃炎讨债一样纷纷上门·····

1.

爸爸爱腌咸鱼,腊肉,每到过年,长长晾衣绳晒出一串鱼,亲戚们开玩笑说“看见老#把咸鱼挂出来,就知道要过年了”。

腌鱼的准备工作挺复杂,从最初买鱼,杀鱼,把鱼洗干净,放在直径1米多的大盆中,用炒好的食盐把鱼身子里外抹遍。盐粒子沙沙响,有时不小心,手指被刺戳破,伤口浸在盐水里,呲牙挤眼如一万根针在跳······

腌好后,拿钩子一条条挂出去,风干20多天,等盐完全融进鱼中,拿回家继续晒,吃得时候,取下入锅蒸。

风干后的鱼肉裹着干熏的味道刚刚飘出,就忍不住怂鼻子,口水在舌尖翻滚。端出来趁热吃,下酒菜,佐粥都是一绝。

可我,我偏偏不赏脸!

小时候被鱼刺卡到过,至今谈鱼色变。

“刺多的鱼好吃”“这没刺,鱼骨头都酥了”·····任你说的天花乱坠,对那家伙也生不出好感。

每次过年蒸鱼,爸爸守在灶台前闻着飘出的第一缕鱼香,撕下一块满足的说:年年有余啊,姑娘!今年又有好吃的了!

我坐在一旁毫无反应。

哪怕端上来,爸爸陪笑着把剥好没刺的鱼肉送到碗里,我都皱皱眉头难以下咽。

过年第一次去婆家。

两地饮食虽有差异,好在清淡爽口。我向来吃饭慢,婆婆以为是饭菜不合口味,临走的上午,专门蒸了两块咸鱼端上来,夹给我一块,说“多吃点,赶路辛苦”.独在异乡,闻到熏鱼的味道格外亲切,好像父母家人就在身边。

自己剔鱼刺,配着稀饭,慢慢吃了半块,第一次感觉——咸鱼怎么这么好吃!之前20多年,我正眼都不瞧一下。

过年以后,外吃工作,我主动提出,“爸,再给我多装两块咸鱼吧。”

2.

挑食,还不止于此。

小时候,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没有对胃口的饭菜,立刻没了食欲,抱怨说“怎么又吃这个呀”。丝毫没有顾及,妈妈也是忙了一上午赶紧回来做,大家才能吃顿现成饭。

后来毕业工作,在外租房,为了吃得干净,又省钱,一日三餐必须自己动手。妈妈劳累了一天的辛苦,那时才深有体会。

我还记得在狭窄憋闷的出租屋里,提前一小时起床,不仅做早餐,还要把中午饭菜也装进饭盒准备好。如果来不及,当天又多一笔支出。

印象最深的一回,三伏天爬起来做早饭,汗珠顺着两侧流到眼里,蛰得睁不开,满脸的水分不清是泪还是汗,自嘲说一早起来洗了好几遍脸。

晚上下班回来,累的倒在床上摆大字,做了几番思想斗争依然迈不开腿,挣扎着来到厨房,要么剥葱下面条,要么随便熬稀饭。

胡乱咽下味同嚼蜡的饭菜,感叹曾经多么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人做了热饭菜端上桌不知足,还挑!


3.

小时候挑食,父母说过这样的话“什么都吃,营养才均衡”“不能总捡自己爱吃的,将来怎么适应集体生活”。

长大后父母也说过类似的话,无关饮食,关乎人情“到外面嘴巴泼辣点,不要挑三拣四”, “人有千种,都得好好处,别做那挑事的人”。

细思一番,二者是有联系的。

父母教导我们不要挑食,全面均衡摄入营养,保证身体健康。叮嘱我们不要挑剔人和环境,也是希望儿女无论面对任何环境,都不挑剔抱怨,泰然处之——不然年少轻狂招惹是非,或因挑剔委屈度日,心情不爽影响生活,都会让他们长夜无眠,额头多添白发。

话说孩子长这么大,还在饮食,心情,工作方面让父母操心,真是大大的不孝顺!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4.

在外上学工作加起来快10年,挑食的毛病真改了不少。除了吃水果的习惯还没坚持下来,怕卡刺不爱吃鱼,其他都能接纳。不仅接纳,有的甚至奉为上宾。

比如,曾经最不喜欢吃饺子的人,现在每周都要张罗着包一顿。不让吃还馋。

曾经看到捞面条就做干呕状的我,现在认为这就是夏天最爽口的标配!不仅爱吃,还主动承担做给家人吃。

曾经见着韭菜就躲老远的我,有一次加班回来自己做了韭菜炒鸡蛋,昏黄的灯光下嚼得津津有味,吃完看着盘底余下残汤,各种感觉交织在心里:感动,欣喜,淡淡的酸楚······

伴随着不知不觉改变的口味,还有待人接物上的变化。

以前的我,挑人就像挑食一样苛刻!

无论交友还是工作,只愿意和喜欢欣赏的人打交道,如果第一眼看上去感觉不好,或别人说了句不爱听的话,立刻打上“非我族类”的标签,拒人千里。

这样的结果导致自己很被动。

看不到不同类型的人各有优点,永远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区;

带着情绪跟人共事,被孤立,穿小鞋,走到哪里都碰壁。

如今的我,还会遇到不合拍的人,但不会一味带着有色眼镜去臆想并怀抱敌意。

相处一番后,发现那些最初不太喜欢的人,跟我只是不同,并非“不好”“不对”。“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有时候借由他们的角度看到另一种价值观,未尝不可。

在转折和低谷期,也会抱怨两句,怀疑人生。但很快就宽慰自己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光是说,而是真的能说服自己,内心不再升起排山倒海的波澜。臣服当下的境遇,在探索和试错中一次次复盘。

5.

嘴巴不挑剔,心里不挑剔,对外界慢慢就生出一份包容和慈悲。真是“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如今,爸妈再也不担心出门在外,我因为挑食低血糖频频晕倒,因为不满周遭的人事环境,气的连饭也吃不下,甚至用折磨身体的方式来对抗人生。

所以,爱上爸爸腌渍的咸鱼时,我才那样动容——有份爱经久不变,慰藉你的孤单;

在昏黄灯光下吃着自己做的韭菜炒鸡蛋,那么百感交集——改变不易又万分值得!

这样的改变伴随着成长的欣喜,勇敢的交锋,对亲人的付出与感恩,对自我趋向圆满的包容。外在境遇无论好坏甘之如饴地接纳。

不挑剔,不抱怨从幽暗转向晴朗的过程,每一缕阳光都是重新长出的羽毛。

曾经我有多“心苦”,父母就有多悬心。

现在我过得自在坦然,父母才放心——那个挑食的姑娘终于长大了。

爱挑食的小朋友,也许这篇文章你现在看不懂,但终有一天你会明白——有种爱伴你远行。无声,却早已融化在一餐一饭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