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讲孔子》读后感
读了《傅佩荣讲孔子》,特别有感触。第一章讲的是孔子的励志学习,孔子学习五经与六易,孔子学习的孔子的学习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学习最好的东西,第二个特点是学与思并重。 第三个特点是学与德兼备。
我们首先来看孔子学习的第一个特点,学习最好的东西。在孔在孔子当时的时代,最好的就是五经与六易。五经为诗书礼仪,诗书礼易乐,范围已经非常的完整。诗代表文学,书代表历史,意义代表哲学,理代表生活规范,乐代表音乐艺术。古代的书刻在竹卷上,300页就有300片即可装满一车。而孔子他自己学的东西也是这些,他教学生的材料也就是这些,尤其是诗经,孔子在孔子用诗经来教学生,非常的娴熟。
五经中的礼乐代表文献资料说明何为理何为乐。六艺的礼乐则是实际操作,学会了礼之后必须实际参与,既是婚礼、士冠、礼、乡射礼。。由孔子的学习的第一个特点,学习最好的东西,我想到是在生活中很多人学习的例子,就是说我们在求学的时候,我们要选择最选择最好的老师,选择学习最好的东西,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让人快速的去掌握一个技能。记得之前看过的一个国外的精通很多东西的人,他在分享他学习的经历时,他就说到他自己在求学的时候是怎么快速学习一项技能,他就是找到最这个行业里最领先的人物,然后去拜他为师,学习最好的东西,他就能很快的学习到技能。
孔子学习的第二个特点,学以思并重,学习而不思考是白费力气,因为很容易忘记思而不学则殆,他的意思是说光思考不读书也是很危险的。为什么说是危险?因为很容易走偏,为什么?因为一个人如果只思考不读书,他只能反省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容易受年龄行业的限制而忽略了自己生命的真正的需要。人的生命是不受行业年龄限制的,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还说自己无常,终日不食,终日不终夜不请,以思无益不如学业,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专心思考,没有用,不如打开书本学习。
孔子非常强调学思并重,双轨并行。作为一名教师,在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思考和学习的关系,只有两者很好的结合,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学生的学习才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孔子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学与德兼备。宋代哲学家说如果读了论语而毫无改变,等于没有读,读了论语后至少要改变想法。比如说孔子希望弟子所学能与德行配合。颜渊是孔子的学生中最杰出的。鲁哀公曾经问孔子,在孔子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的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72。好学者名单列出来应该有不少,但是他用6个字不迁怒不贰过,说明了颜渊的表现。 这个意思就是说与人在发生冲突,而不会把愤怒转移到不相干的人身上,以及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不迁入比较容易认清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即可。不贰过比较困难,因为要对付自己的毛病,人往往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他犯过什么过错,若要不贰过,必须要经常改造性格。
孔子曾经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思之人也”。党不是政党,也不是党派,党就是性格类别,什么性格类别的人,容易犯过失,所以只需了解一个人的过失,就能建议他人生的一个方向。我们不应该害怕别人发现我们的过失,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如何去改正。学习与德行完全配合,才能让自己更加与时俱进。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认为古代的学者认真修养自己,让生命走向圆满,而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我们现在的学习与工作,也是为了自己修养自己,连接自己与世界的通道,让自己的生命走向圆满,不断精进自己的工作技能,不断修炼自己的心性,更深入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孔子年少时虽然家境贫穷,但是他自己立志学习,不断成长,精通五经与六艺,学习与思考并重,学习与德行配合,所以他才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孔子的励志学习,激励着每一个做事的修行者,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修炼自己,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性,不断完善做事的方法,打开自己与世界链接更宽广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