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抵当汤

2018-08-29  本文已影响144人  一帘清风

刘希彦老师解读伤寒论讲稿

今天的条文有一个新的内容,就是将瘀血证的治疗。下面进入条文的解读。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方水:蛭(熬)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 二十个(去皮尖)大黄 三两(酒洗)

此方也是治热证的血结下焦的,常常被拿来与桃核承气汤做对比。这里也用对比的方式来解释这个条文。首先,它们都是有血与热结在下焦,但位置还是有所区别。

桃核承气汤是“热结膀胱”,膀胱区域会硬满,也有可能会尿异常,比如膏淋、尿血;抵当汤是“小便自利”,说明膀胱里面没有结住,那就是结在里了,所谓“瘀热在里”,也就是肠道为主的这个区域。膀胱经络表,所以桃核承气汤有桂枝,气化走表以利膀胱,而抵当汤没有桂枝。芒硝除了软坚攻下去潮热,还有凉散的作用,凉散则能达表,所以桃核承气汤有芒硝,抵当汤无。

其次,桃核承气汤是“少腹急结”;抵当汤是“少腹当硬满”。硬满比急结程度更深,说明里面的淤血结得更顽固,则攻下之力不能缓,所以抵当汤里没有炙甘草,而桃核承气汤里有。结得更顽固,耗费的津液也多。下焦耗费津液越多,上焦就越缺津液,加之热不能下则上冲,于是人就会有惊狂的反应。

桃核承气汤结得轻是“如狂”,而抵当汤结得重是“发狂”。淤血结得顽固,就要用到水蛭和虻虫这样的虫类药。水蛭就是水里吸血的蚂蟥;虻虫是吸牛的血的牛虻。它们都是吸血的昆虫,吸血的昆虫有个特点,它们叮在身上,血就不会凝结,只能任由它们吸。它们都能抗凝血,自然能散开已经凝结的淤血。它们的性味都是腥而微寒的,只清解不滋补,一般在实证热证上运用较多,用于虚证寒证要合扶阳药。

药店里现在那种大根的养殖的水蛭,是水蛭的另一个品种,是不吸血的,不是那种吸血蚂蟥,所以用了也无效。这一条还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表证仍在”。桃核承气汤和抵当汤都兼有表证,为什么抵当汤不用桂枝,而桃核承气汤用呢?仲景可能考虑的是“热结膀胱”,膀胱经是络表的。所以六经辨证体系在临证上也可以参考经络脏腑辨证。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前面说过,桃核承气汤是热结膀胱,那有没有小便不利呢?不一定,有可能利,有可能不利,也有可能尿血。单一证状不能说明问题,要多条证结合来看。这一条说有“少腹硬”,那就有可能是淤血证。再看前后文,有“身黄”和“小便不利”,这是黄疸,所以这个少腹硬满应该是湿热结在膀胱,不是血证。如果腹部硬满,没有身黄呢?那就可能是血证了。那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也有可能是宿食,是承气汤证。于是又要找新的证据:承气汤证是谵语,是烦惊;血证是如狂,发狂。如果有“狂”是血证了,这时候再参看小便,小便不利的有可能是热证膀胱,桃核承气汤证;小便自利的是瘀热在里,抵当汤证。

这里讲的就是综合辨证的过程。这一条说“如狂”是抵当汤主之。前面说过,桃核承气汤是“如狂”,抵当汤是“发狂”。为什么这里又说抵当汤是“如狂”呢?可见读书不可死在句下,如狂、发狂其实是差不多的,措辞而已,临证之时想截然区分也不太现实。说到底还是要对人体有理解,死抠字眼抠原文毕竟是浅层的方法。

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方:水蛭 二十个(熬)虻虫 二十个(去翅足,熬)桃仁 二十五个(去皮尖)大黄 三两

这里又再次讲通过小便来鉴别瘀血证。如果“少腹满”又“小便不利”,那就是水证;小便利呢,那就可能是“有血”。这里下血用抵当丸。抵当丸和抵当汤事实上是一个方子,一个为丸药,一个为汤剂。丸药一般来讲要温和些,吃到肚子里慢慢消化;汤剂吸收快,要竣猛些。为什么这里要用丸药呢。从条文来抠字眼可以这么理解:抵当汤是少腹“硬满”,这里是少腹“满”,可见结的程度轻一点,毕竟抵当汤是竣下药,要慎重的,于是就改作丸药来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