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郭沫若与齐白石三人“争画”,最后赢家没想到是他
1、验画
齐白石是一位画坛巨匠。他的诗、画、字、印都很精湛,在中国现代画坛上堪称一绝。
1950年初,齐白石老人为了表达对新中国成立的无比喜悦,对毛泽东主席的崇敬与热爱,亲自精选材料,十分用心地给毛泽东刻了两枚印章:朱文“润之”和白文“毛泽东”印各一方,用宣纸包好,托人送进了中南海。
齐白石治印“毛泽东”
毛泽东收到这份“厚礼”非常高兴。为了感谢这位艺术大师的深情厚谊,他决定在家中设宴答谢老人,并邀请郭沫若作陪。
酒席间,三人浅斟慢酌,谈天说地,道古论今,其乐融融。毛泽东举杯感谢白石老人送给他的印章和画作。齐白石听后不禁一怔,说道:“主席,我只给您刻了两方印章,哪里送过什么画作?”
齐白石治印“润之”
毛泽东笑吟吟地对一旁的秘书说:“赶快把那幅画拿来,请画家亲自验证验证是不是自己的大作。”秘书遵命将画轴打开,只见这是一幅金绫装裱的纵幅国画,上面画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李子树,树上落着几只形态各异的小鸟,树下仁立着一头摇头摆尾的老牛。那老牛正侧着头,望着树上的小鸟出神。这幅画构思别具一格,栩栩如生,颇有意境。
白石老人看后好不吃惊,这不是自己“练笔”时扔掉的废画吗?原来画家有个习惯,包东西时,常常随便抓过一些没有用的宣纸作包装。这次一时没有留神,给毛泽东包印章的时候,把这幅“废品”用上了。更让白石老人感到不安的是,毛主席竟然把它装裱得如此精美。
老人有些不好意思了,连连说道:“主席,实在失敬,实在失敬得很!都怪我疏忽大意,用这‘废画’作了包装,这画说什么也不能给您,如果您喜欢这种笔墨,我回去以后,再给您重画。”
毛泽东连忙笑嘻嘻地摇摇头,说:“不成,我喜欢的,就是这一幅嘛!”说罢他又转过头,向郭老问道:“诗人同志,您对这幅精品评价如何?”
郭沫若仔细地观赏着画面,心有所思。这时毛泽东指着画又对郭老说:“此画颇有气势,出笔不凡。你看,这一笔,从牛头至牛背再到牛尾,一笔勾出,匠心独运,天衣无缝,足见画家功力过人啊!”
听到主席如此赞扬,白石老人更加坐不住了,急忙解释说:“主席,您千万不要再夸奖了,请让我把它带回去,要不了三天,我重画一幅送来……”
“不必,大可不必!我这是日获两宝,不容易哟!”毛泽东还是坚持着。
白石老人有些着急了,他一甩长须,站起身来,说:“主席,您要是再不应允,我可要下手抢了!”
2、郭沫若抢画
郭沫若见状,忙用身子挡住画轴,说:“齐老,您这幅墨宝是送给我郭沫若的,要想带走,也应当问问我嘛!”
“怎么?是送给你的?”老人更觉不解,半路上怎么又杀出个程咬金来。
白石老人又仔细地望了望画面,那画上根本就没有一个字!他无论如何也猜不出这句话的意思。
郭沫若微笑着问:“齐老,您这树上画了几只鸟?”
“五只!”白石老人扫了一眼画面,信口答道。
“树上画了五只鸟,这不就是我的名字吗?”郭沫若在说到“上”和“五”两个字的时候,特意加重了语气。
白石老人听到这里,一捋长须,恍然大悟,郭沫若大号正是“尚武”。画家不禁哈哈大笑,道:“算你可以,我真服了你这诗人的头脑喽!”
郭老说罢,取过画轴,边卷边说:“这就叫做物归原主,那我就不客气,把它带走了。”
3、李得胜抢画
“且慢!”毛泽东大手一挥,扯着画轴的另一边,也微微一笑,说:“诗人不要夺人所爱,请你再仔细看看。那上面明明标的是本人的名字,怎么能说是你的呢?快请放下吧!”
“您的名字?”这一回轮到郭老发怔了。他退后两步,对着画面审视了良久,仍然没有发现画上何处写着主席的名字,一时间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你这考古学家也考不出来?”毛泽东怡然自得地摸摸下巴,笑着问道:“请问诗人,白老画的是什么树?”
“李子树啊!”
“画得茂盛吗?”
“非常茂盛!”
“李树很茂盛——这,不就是敝人的名字吗?”毛泽东讲到这里,越发神气悠然,用深邃的目光看着郭老。
霎时,郭老眼睛一亮,拍着双手,连连赞叹道:“妙哉妙哉!画上果然署着主席的大名!”
郭老见白石老人一脸茫然之色,忍不住笑道:“齐老,您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便指着画,对齐白石老人解释道:“李得盛”与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的化名“李得胜”同音,所以毛泽东说此画是赠给他的。
白石老人听了郭沫若的说明,欣喜异常,简直有些手舞足蹈了。他放声大笑道:“噢!如此说来,这幅拙画真有那么点意思哩!”说罢,他双手捧起画轴,对毛泽东和郭沫若说:“那么,就请二位再在画上赏赐几个字,以壮行色,如何?”
郭沫若一时没有领悟白石老人这句话的意思,便高兴地说:“那,我听主席的,就请主席先题吧。”
毛泽东顺口说道:“我听画家的。”
白石老人见二人应允,赶忙双拳一抱,连道几声:“多谢!多谢!”并立刻把画平铺到桌面上。
郭老一定要毛主席先写,毛泽东便不再推辞,接过郭老递上的毛笔,笔走龙蛇,如行云流水,“丹青意造本无法”,七个大字一挥而就。
郭老一看,心中着实佩服毛泽东才思敏捷,出手不凡。原来这是毛主席借用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一句诗,只不过改动了前两个字,用来称赞白五老人,竟是如此精当!郭老也不示弱,略一思忖,接着写上“画圣胸中常有诗”。这一句也很了不起,它原是陆游的一句诗作“此老胸中常有诗”。郭老也改动了前两个字,使它与毛泽东所写上句合成一联,对仗极为工整,可谓一丝不苟,巧夺天工!
两位诗作大家,写罢四目相对,彼此心领神会,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白石老人喜出望外,趁机卷起画轴,不容分辩地说:“感谢二位大家如此夸奖白石。既然双双题诗相赠,此画非白石莫属。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把它带走了……”
郭老看看毛主席,主席又望望郭老,两人目光中都流露出赞叹和笑意。毛泽东用手一指郭老,双臂两分,朗声说道:“你我争执了半天,却一无所得。”
三人相视,又是一阵会心的大笑……
白石老人得到这件珍品后,喜不自胜,视若瑰宝,轻易不肯示人。只是自己不时地拿出来,默默凝视,深深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