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简读《我们的内心冲突》

2019-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雯同学Echo

作者:卡伦·霍妮(美国心理学家)

著作:《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自我分析》《我们的内心冲突》等

全书结构:神经症冲突的类型及表现方式;冲突得不到解决的四种后果。

一、神经症冲突的类型&解决冲突的表现方式。

1、内心的冲突突出表现:做出选择。而我们当今时代处于快速转型期,可供人们选择的对象多而杂,要做出合理的选择比较难。而要真摆平内心的冲突,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两大因素:一靠健全的价值观,二靠勇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本书是以神经症患者为研究点,而挖掘出人们该如何做出选择,再根据内心的选择判断你是什么类型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塑造又是通过什么行为动作达到的。由此,此书可以牵引读者思索日常生活中他所做出选择背后隐藏的心理动机是什么,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内心和外在表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冲突。

关于神经症冲突的三种类型。

第一,顺从型人格

特点:靠近他人,强迫性、冲动性,相信“性本善”,不重视自我,表现形式是顺从他人。不敢追求成功,遇到挫折会为了奉迎他人,而承认错误。

源自:缺乏安全感,对亲近关系、安全感的过份需求和渴望。

困扰:该人格类型在顺从和给予的时候是近乎强廹的,不考虑自己个人感受和选择。同时去希望得到和付出同等的回报。在得不到期望中的回报,会不断自我困扰。

怎么去辨别呢?亲近他人型人格他会顺从别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不愿意相信自己,喜欢拿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看待自己,容易依赖他人。在工作中,领导要求小王节假日额外加班,小王心里纵然想要反驳,但为了避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冲突,他也只好用讨好别人掩盖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此,小王最后是带着一肚子苦水跑去上班。其实。小王可以心平气和的跟领导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至于最后到底加不加班又是另外的问题了。这种种迹象都表明了顺从型人格是在别人的赞扬中找自尊,他们不擅长说不。

第二,对抗型人格

特点:抵触他人,相信“性本恶”,不重视自我,追求存在、控制、胜利、地位和认同。表现形式是掌控他人。只能成功,不接受失败,想好推脱责任的理由。极度重视谋划未来,

如果你理解了顺从型人格,那么相对的对抗型人格会很好理解。拥有对抗型人格的人会觉得生活就是一场追求自保的格斗比赛,追求个人利益永远摆在第一位,无论是面对金钱、声望还是人际关系时,他都在想着这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这种风格灌输到他的爱情中,他就会倾向于寻找一个能够帮助他成就大事的配偶。说白了,他就是很现实。他积极追求名利,证明自己的强大和精明。但因此他也能凭借野心更容易在工作上获得成功。

在伦理学中,有一个很古老的问题。如果一条船上的两个人只能存活一个人,对抗型的人一定会告诉你,只有傻子和虚伪的人才会选择放弃自己。其实,他无时无刻都要显示自己的强大。比如,晚上很害怕会有小偷闯进来的他可能会强迫自己在一个空房间里待着;他很害怕开车,他却坚持开车开到消除恐惧为止。他可能怕蛇,但为了不再害怕,他可能会强迫自己从多蛇的沼泽地走过。

总而言之,对抗型患者心中只有赢,不能输。

第三,疏离型人格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疏离型人格的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不想和任何人靠得太近,除此之外,他还疏远自我。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能掌握好一个度,人与人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也不热衷于某些事情。因此,如何快速的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属于疏离型人格?你只需要问他一个问题:爱情和自由你最想选哪一个?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选自由。因为,他要永远跟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疏离型患者的眼中,他从来不看汽车时刻表,对于能不能赶上火车也不在意,总是想着能够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他从来都不愿意按照别人的希望做事,所以,一旦别人跟他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他就会下意识的疏离。而这种与别人保持距离感的感觉,会让他产生优越感。追求绝对的自由和优越感。厌恶一切原则和标准,不想遵循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原则 和价值体系。

2、神经症患者的表象。在书中,卡伦·霍妮将理想化形象、外化、和谐假象和辅助手段等归结为神经症患者的表象。

1)理想化形象。理想化形象就是患者自我陶醉的一种表现,他永远都觉得自己可以。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人逃离现实,无端自信。即使明知自己有缺点,他也会粉饰成优点。而这些他所所抗拒的缺点,其实是他自身不能所对抗的东西。再者为了让自己有优越感,他会不断战胜他人,出人头地。因此,他高傲自大,常常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就容易错失成长的机会。因为,他自己本身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毫无缺点的完美形象,这是致命的缺点。

2)外化。外化跟理想化有相通之处。外化就是将事情的所有责任都推卸给外在因素,而不是反思自我。比如他心情好,他就会认为这是因为天气好。他考试考的不好,他就会认为是老师出题出的不好,他自我内心敏感,而他则会将性格敏感的形成完全归结为童年的阴影,这是不可取的。

3)和谐假象。除了以上两种手段,精神症患者还会因为理想化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会在意识形态上产生盲区。他不仅看不到冲突而且还会无视冲突,从而导致和谐的假象。

简单举个例子,一位男子他自认为道德高尚,于是坦言,他曾经把从一个女孩子那里索取来的钱财转交给另一个女孩子。但是,他却从未意识到他自身行为的矛盾。这就是典型的心理盲区导致无知。

往深层次探究,心理盲区的产生是因为人们不愿意面对内心的矛盾,所以只好假装和谐。

二、冲突得不到解决的四种后果:畏惧、人格衰竭、绝望以及施虐倾向。

1、畏惧。一位成绩优异的患者,当别人一跟他谈论成绩,他总是担忧别人会误以为他的好成绩是通过作弊得到的,他多次转学,仍旧惴惴不安,没能消除恐惧。这是为什么呢?

书中告诉我们,患者所恐惧的不是智力上的暴露,而是一种虚伪的暴露。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并不看重成绩的好学生,可实际上是因为他有一种战胜他人的心里。但是,他为了防止战胜他人的心理被揭露,所以会产生一种畏惧,也就是害怕别人说他成绩是作弊得来的。

乍听之下有点云里雾里,但其实这个故事很好的向我们讲述了畏惧是怎样形成的,当神经症患者面对内心的冲突时,他不会直面解决问题,而是会选择用一副假乐观的外衣去掩盖内心的冲突,却未想带来了更大的冲突,冲突与冲突相交,如火星撞地球,让人畏惧。

他害怕平衡被打破、害怕精神失常,害怕问题暴露等等。而任何情境都有可能引发患者对揭露的畏惧。

2、人格衰竭。比起人格衰竭,畏惧还不太算特别恐怖的后果。神经症患者会因内心的冲突而损害人格,让人变得捉摸不定。在日常生活中突出表现为犹豫不决、普遍的效率低以及普遍性的怠惰等症状。

如果一个人有以下几种突出的表现,那可要注意了。

出去吃饭,他在这道菜和那道菜之间犹豫不决;买个箱子,会在这个箱子和哪个箱子之间徘徊不定;看电影还是听收音机会让他陷入犹豫中不可自拔;他甚至完全没有主见决定选择哪种职业,哪个女人。只要有一个选择题摆在他面前,他就会惶恐无措,身心俱疲。

还有可能表现为一个人做事特别低效率。比如,他要写一份报告,他总要耗费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他总喜欢以一种强迫性的态度去完善每一个细枝末节。他也不是不会做,但是他就是会超出正常所需的精力去做事。

作者认为,一个人内心的冲突会导致患者精力分散,不仅如此,他还会造成患者价值观分裂,这些不仅影响着患者自身的发展,还影响着他与他人的关系。而这一系例心理活动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3、绝望以及施虐倾向。当神经症患者与他理性化的形象达不到契合时,他会产生绝望和施虐倾向。

绝望主要表现为神经症患者对未来的幻想。男性患者可能寄望于婚姻,认为只要有一位好妻子,就会有一栋比现在更大的房子,连老板也会变得比现在好。女性患者则幻想,假如自己是一个男人,身高比现在更高或者比现在更矮一些,年龄比现在更小或更大一些,情况就会比现在好得多。

总而言之,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在别处,永远都觉别人家比自己家好。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某人希望一个人当领导,但与此同时,他又感到非常不爽。再比如,一位女士想要在家里聚集朋友办一场生日聚会,她竭尽全力想要办得完美,在聚会还没开始之前,她就忙上忙下,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让她心情不愉悦。

又或者,她老公升职加薪,她一方面会为他感到高兴,另外一方面,她又会嫉妒自己的丈夫。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都能找到让自己失望的理由,而一旦出错,他就会全盘否定自己的价值。

一个越是将生活重心搁置在他人身上的人,他对生活越敏感,也越容易产生绝望的心态。而绝望则会让人滋生出施虐倾向,选择将自己边缘化。

偶像剧中,花花公子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花天酒地。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见的因为对生活没有动力,而选择用不同于常人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虐待。

4、施虐倾向。也有像小说《洛丽塔》中,年长的男性会对年幼的女性进行塑造培养,这种塑造可能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归根结底,他的目的是施虐,一旦受虐对象想要逃离他的掌控,施虐者就会露出他的本来面目,这些行为都是为了使别人受控于他,让他获得自我的满足。

最后,卡伦·霍妮通过分析神经症患者的特征,用生动有趣的生活例子,向我们剖析了神经症患者的一系列心理动机,作者在文中指出,如果患者在童年时期,处于一种令他缺乏安全、缺乏自信、缺乏自由,甚至不允许他有自发性的环境之中,他能感觉到自己的精神核心遭到了威胁,因此陷入孤立无助的紧张状态,到后期就会演变成一系列的心理灾难。

而要解决内心的冲突,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帮助患者找回自我,让他能够明白自身的感情需要,并且在此基础上,让他树立起自身的价值观,以及扶正他与他人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深思

第一,整本书特意强调同弗洛伊德靠自我成长的理论相比,卡伦·霍妮更加倾向于环境对于人格的塑造。

她认为,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能够折射出他的内心世界的。

第二,在阅读神经症患者的三种典型特征时,可能会不自觉代入你身边所思所见的人,这样会更容易理解何谓顺从型、对抗型以及疏离型。

读顺从型人格,你立马就可以联想到前段时间蒋方舟在节目中谈到的讨好型人格。其实,它就是属于顺从型人格的一部分。这样读下来,你会轻松很多。

第三:精神症患者和人格分类是有区别的。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分属于三种典型人格中的一类,但这并不代表着你精神有问题。而精神症患者是将典型人格极端化表现出来的一类人。了解了这个问题,你就知道我们读这本书其实更多的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心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