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走神原本就是我们的天性之一

2022-10-08  本文已影响0人  用以致学的简单

2022.10.8

今天是自我学习《认知觉醒》的第五天

下篇

外观世界,借力而行

第四章

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行动”如躯体,“感受”如灵魂

注意力可以分为:

集中在行动上的

集中在感受上的

分心走神的原因与危害

专注~~分心走神

分心走神原本就是我们的天性之一。

背景关联记忆的方式可以极大地降低大脑耗能,弥补大脑神经元处理速度的不足。

收回感受,回归当下

让感受回归行动。

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

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


第二节

学习专注:深度沉浸是进化双刃剑的安全剑柄

人类情绪和能力优劣的根本差异,来自于对自身注意力关注方式的差异。

深度沉浸的方法:

主动选择信息

深度沉浸

《刻意练习》一书中,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科学家罗伯特•普尔经过大量的研究过指出:所谓天才,其实并不神秘,其本质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

“正确的方法”四个特征: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第二,练习时极度专注。

第三,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第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著名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模型:

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时,说明应该提高难度;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焦虑时,说明应该保持这个水平专注练习如此反复交替就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通道,沉浸其中。

所以,从现在开始,好好地审视自己吧。

审视自己的注意力——是被动吸引还是主动选择?

审视自己的沉浸度——是分心走神还是极度专注?

审视自己的练习量——是浅尝辄止还大量投入?

前人的智慧足以使我们走向卓越,只要用心拾取,我们一定能在进化的大潮中成就自己,造福他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