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间去哪里了春风会员存文文言明语编辑团队推荐文章存文库

【趣事】当学生时的那点事

2022-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彩笺尺素

看到我们班活动主题,要求回忆学生时代的趣事,对于一个记忆匮乏的我来说,着实是件难事。也许贫乏的年代留给我最大的记忆就是跟吃有关。

我很幸运,一个农村的娃,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县城唯一一所高中。在我们那个年代,学习完全是自己的事,父母哪有时间和精力过问我们学习的事情。他们只顾努力地里刨食,满足一家七口的吃穿用度,还要负责为三个哥哥,一人一座五间房,结婚的彩礼,婚礼的花费。父母都是白手起家呀,跟爷爷奶奶那有什么东西可继承的,经常听娘说,她结婚时,一个柜头还是爷爷借别人家的。

所以,我的所有记忆,都是围绕着吃的,围绕着活着的话题,别说我没出息,时代的印记而已。

我家离县城十几里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开车就是几分钟的时间。对于那时有辆自行车都是奢侈品的我们,要骑着一辆破旧的大链盒自行车,走过泥泞的小路也是颇费周折的。

当然,到县城求学,是要住宿的。这比上初中时睡的大通铺的土炕,要好上几十倍。我们睡上了高低床,但是这些床都是要并排紧贴着摆放,这样下铺就可以多睡几个人,你的铺盖卷压叠着我的铺盖卷,每人可以享用一个人平躺的宽度足矣。

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吃饭问题了。那时候,我们的口粮都是从家里带来的:一袋子蒸好的馒头,一瓶子咸菜,一瓶子炒酱。这一袋子馒头,有时候就是半个星期的量,主要是根据天气决定我们一次带的量。炎热的夏天,我们最多就带三天馒头,多了就会长毛发霉。后面的口粮,要不是娘亲自送过来,要不就是央求在县城上班的老乡给带过来。

我印象中的食堂,就是负责中午给学生熥馒头,至于炒的什么菜,我没有印象,因为我大多数时候就是吃家里带过来的瓶装菜,或者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分享不同家庭独有的味道。

我们从家带来的馒头,摊开晾会发硬;在袋子里闷着容易长毛。熥馒头也是要花钱的,一个馒头一分钱。这对我们来说也要精打细算的。刚开始带来的馒头,我是不会熥的,早饭会泡汤里一起吃。那时候不知道,泡馍会伤害胃的,无知的我,在高中时代就落下了胃病的根。

说说我们熥馒头的事吧。我们几个要好的女生,会把馒头凑到一起,装进一个网兜里。食堂有口大锅,专门负责中午为学生熥馒头用。网兜不一样,各家的馒头,花卷的样式不一样,我们就是凭着感觉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兜馒头。锅里烧开的热水,可是免费供我们喝的。

一到下学时候,我们都是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食堂。在一堆堆的馒头山里寻找自己的那一份。有时候很幸运,挤到前面,顺利找到自己的网兜,拿着饭盆再小心翼翼端一盆水回来。这简直就是高光时刻。有时候碰到老师拖课,我们可是百爪挠心啊,总担心自己的馒头会不翼而飞。这不是杞人忧天啊,它可是真的会飞的。那些调皮的男生们,他们抢到前面时,会挑选网兜里有糖包的,个数多的去拿。反正也没人过问你掂的是谁的。如果刚好被我们女生撞见,他们也会打哈哈,拿错了,拿错了嘛!很多时候,去的晚了,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余下一份,是你不是你的都得拿回去吃。总不能在那哭泣,再饿上肚子吧。

那时候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乐呵呵的面对一切。也没觉得怎么苦,怎么难。因为比起父母,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是何其幸运,何其幸福。偶尔去邮局买本《小小说》,《读者》看看,是何其荣光啊!仿佛我们奔走在成为文化人的康庄大道上!

现在回想起来,虽有涩涩的苦,但是也成为我们人生回忆中的趣事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