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出蜀记

2018-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切尽在

说起李白,大家都不会陌生。

他的少年时期是在四川度过的,李白和他的父亲从西域归来,父亲便让他努力读书。

就这样,他五岁能“诵六甲”,十岁已能“观百家”了。

到了15岁以后,李白已经学有所成就了。

剑术已经达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文采已经达到“十五观奇书,做赋凌相如。”

但是他仍然觉得自己有待提高,于是在18岁那年,他上了大匡山去寻找赵蕤学习。

但因初次没有见到老师,从而写下了千古诗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二三松。

然而李白没有放弃,拜访了几次之后,终于成为了赵蕤的弟子。

于是,李白每日和自己的师父吟诗作赋,逍遥自在。

随着李白渐渐长大,他决定离开故乡,要“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去长安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毕竟是自己的故乡。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可见他对故乡的感情是很深的。即便如此,但也挡不住他去往长安的心!

在初春时节,李白坐着小舟告别了峨眉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

引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一路行舟而下,顺水而行。在走至荆门处,回想起自己,不远万里,从蜀地到达了荆门。又看到眼前的景色,江水波涛汹涌,平原一望无边,不禁吟道: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虽然到了荆门,景色是那么优美。但李白仍然,留恋着自己的家乡,留恋着故乡水。

就这样,李白出了蜀地,但他并没有直接去往长安,而是向东行驶,去江南旅游了。

在此途中,李白又写下了千古绝唱的《望天门山》。

在此之后,李白踏入了长安,开启了他的坎坷经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