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排你和孩子一天的生活?

2016-10-29  本文已影响136人  郑郑老三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做事情总是拖拉,每天想着一堆事情要处理,然而到睡前才发现忙碌一天却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做,孩子做事情总是拖拉…

你也给自己定了很多的目标,早起、运动、读书等,然而一年下来才发现没看几本书、年初办的健身卡也没用过几次…

如何安排你和孩子一天的生活?

每个人生来不平等,有的人生下来衣食无忧,有的出生便受人尊重,而有的人却要长期受温饱的困扰,虽然命运让我们每个人的处境变得不平等,然而我们需要庆幸的是: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

父母的高度是孩子的起点,如果你想让孩子高效生活,你首先也得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

什么才是“效能”。效能是一种原则,即产出与产能必须平衡。比如:如果机器(产能)日夜不停地运转而不去维护,最后可能机器故障频出,必须加倍维修,成本飞涨,利润剧降(产出)

只有达到产出和产能平衡,才是高效能。人只有把精力管理好(产能),才能更好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产出)。

《精力管理》的4原则

  ·精力金字塔:从低到高分4层——身体的、情感的、思想的和精神的。

身体:睡眠:朝九晚五

             饮食:健康3333+

             运动:瑜伽、跑步等有氧运动,每天至少半小时

情感:冥想:每日至少8分钟

             打坐:心经诵读

              修行:富足课

精神:正念:活在当下

              追随内心

思想:

        突破舒适区:让人感到不适的任何形式的压力都有可能增加其精力储备。

       习惯成自然: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一个高效率的部分都是习惯使然

追求高效能的目的是提高幸福感。要想达到“高效率、慢生活”,需要这样一个过程:

僵化—自律—自由

                       1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

习惯之:以始为终。即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是,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与自己最 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所以一定要有目标:

年:梦想/愿景

月:日程

周:清单

日:青蛙(重要的事)

把你和孩子的目标写下来,你便成功了一半!

                         2

习惯之要事第一

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和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

      我们把事情分为4类:

1 、重要紧急————————马上做

2、重要不紧急———————吃青蛙

3、不重要紧急———————授权、马上做

4、不重要不紧急——————碎片时间集中处理

处理事情按照情景来定。

那如何提高效率呢:

“番茄钟”,做事情分时段,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提高办事效率。
“吃青蛙”,做事情分“轻重缓急”,首先搞定最重要的事;
改变生活作息,进行“精力管理”;
做计划是关键,没有规划的人生如同“盲头苍蝇乱撞”
多用软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睡前检视一天的生活,再温习一下目标,通过愿景-执行-反思的模式,来保持线上人生。

孩子的一天如同大人的,只是更多的需要父母的监督。


这是亲子全脑教育GTD的第7讲,也是2016年所读的第43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伸出你可爱的小拇指为我点赞(按一下右下角的桃心按钮),你的认可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