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工费无关年龄

2024-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北方原野斯夫

        李某年过六旬,一直在乡务农。因一次交通事故导致,左踝关节受伤,鉴定为八级伤残。李某向对方杨某主张赔偿自己误工费,双方争讼至法院。

        被告杨某辩称,李某62周岁,已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又是农民,根本就没有工作,就更谈不上工资收入减少了,怎么会有误工费呢?

    二审法院认为,原告李某虽为农村居民,已达60岁,但结合我国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状况,农村居民一般只要身体情况允许,终其一生都在从事农业生产工作,从未有退休一说,所以不能简单的按照城镇单位职工的退休年龄来判断其是否仍以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遂判决杨某向李某赔偿误工费。

          杨某不服二审法院判决,向山西高院申请再审。山西高院认为确认误工费是公民实现民事权利公力救济一种方式,与受害人的年龄无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误工费赔偿,以受害人有无收入来源为评判标准,是采取的劳动能力丧失赔偿制度,不以年龄进行限制。同时,老年人参加生产活动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国家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再就业、再上岗。现实生活中,60岁以上的人被返聘工作或从事雇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很普遍。特别是在农村,60周岁以上的人还在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很多。

        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国家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未排除老人的误工费求偿权。只要遭受了收入的丧失或减少,无论年龄多大,都可以计算误工费,故原审法院判决杨某赔偿李某的误工费损失并无不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