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质量管理学习浅记

2023-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大西南的猫

任何一个特定的组织都离不开管理,管理可以协调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使其合理配置来实现组织目标。

学校管理活动不但要符合科学管理理论,还要符合教育科学理论。学校管理是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一个学校的具体范围内,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财、物等要素,协调好各方面力量,处理好各种关系,高质高效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过程。

我国现代中小学管理的实践充分说明,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和高素质的学校管理者对确保和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同样一所学校,由不同的管理者管理,其结果是不一样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学校管理的特点,在学习先进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创新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不利条件,比如生源不如其他学校,资金来源不足,教师、学生积极性都受到影响等。但是学校管理者应该寻找学校的特色之处,发现和创造优势来弥补这些不足。

在建校之后,管理者最需要的就是尽快 将支撑学校运转的整个管理体制包括职能构架与相关配套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确保学校整体工作的基本运转。在制度建立之初,进行必要的部门职权与责任梳理,对管理岗位与权限的划分与授权,并匹配必要的运转制度,是必要的。在体制建设上,坚持KISS原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实际运转中,根据问题实际与学校文化特点,进行相应的优化与完善即可。事实上,越是复杂的机制,越容易使事情复杂化。

作为谋求发展的关键点,学校在建立相对 完善的机制之后,学校管理的重心应逐步转移到帮助教师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自主创新机制上来,应高度重视教师创造的空间,特别要注意教学指导工作的改进,不能再照搬固定的模式或教学思路,不能用僵化的东西来约束教师和学生。毕竟教育的两大主题就是教师和学生,学生 不愿意学,是很难出质量 的,所以学生思想教育一定要先行;但是 教师更关键,如果教师教育教学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教育教学理念滞后,那么学生再愿意学,也必然会受制约的。教师的态度和素养,也是关乎不尽相同质量的关键,宁缺毋滥!

针对生源不是十分理想的现实情况,要加强后进生管理工作。多数后进生从小就有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会对其认识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其学业退步。

因此,要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不应从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入手,也不应从其思想状况入手,而应该从根源抓起,即从其行为习惯这些小事抓起。要求学生做好一些小事比较容易,因为所要克服的困难比较小,成功的代价并不大。

一开始他们也许不情愿,但是,反复地做,慢慢地就会成为习惯。当习惯成自然后,慢慢地,学生就会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做人做事应该认真、负责、有规矩,做一个文明人必须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素养。这样,他们就会逐渐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并开始喜欢学习。


越是对学校管理方面书籍的阅读与学习,我越是发现,学校管理的不易。学校的管理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主题,需要管理者对内部 不断进行优化,来调动 内部力量的积极性,只有学校在教职员工心中从“我所在的学校”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我们的学校”,一所学校,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才会 有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