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500字每天写1000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爱,不应是虚幻的自我感动,而是痛过之后的毅然前行

2016-04-06  本文已影响387人  孙大圣说商业
爱,不应是虚幻的自我感动,而是痛过之后的毅然前行。

1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热门话题:“4年写微博给去世妈妈”,点进去以后才知道,是一个叫璐璐的女士自母亲去世以后,坚持在微博里写一些话给母亲用来怀念,4年写了1200多条,她的行为感动了无数网友。

顺藤摸瓜,我找到了这个叫“璐璐给妈妈的信”的微博,微博里无非是记录了一些璐璐的日常活动,比如当天去了那里干了什么,这些记录原本没有什么,但当看到她说自己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时候,我感到微微的不安,我不知道她这种虚拟出一个倾诉对象但本质上只是自说自话的记录模式,和她的抑郁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但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心事很重的人,而心事太重,总是容易让一个人不快乐。

身为局外人,我们无法断言这件事对于璐璐而言意义何在,更不能轻易评判它的好坏,但我想借这件事,说说与之相关的一些事情,它们关于亲情和爱。

2

生时的点滴孝心都胜过逝后的万千祭奠。

这里我要讲两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我们叫他S,S家境殷实,与人相处时也优雅得体,但唯独对他父母却并不好,虽不至拳脚相向,但常有横眉冷对,以至S的父母常怨声载道,而且有时遇上亲近的人,老俩口甚至会抹着眼泪说为何会生了这么个不孝子,外界对S的评价未必可信,但S父母的眼泪却总是刺痛人心,真真切切。

后来,S的父亲去世时,S请了戏班子连唱五天大戏,而且每晚烟花齐鸣锣鼓喧天,场面好不热闹;过了不到一年,S的母亲也去世了,同样的烟花齐鸣锣鼓喧天;S在父母葬礼上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远超过他一生在活着的父母身上的投入;所以,身边的长辈们给了他八个字的评价:活着不孝,死了胡闹。

故事还没完,后来不知S因何缘由产生了酒精依赖症,每天不喝点酒会如同毒瘾发作般难受,喝到最后,S身上的皮肤竟然开始大块大块脱落,令他生不如死,S开始尝试戒酒,但屡试屡败;不知道这算不算因果轮回。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下面讲第二个故事,X是大家嘴里的成功人士,他在城里有几套别墅,而且在某政府机关担任要职,要职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偶尔我们可以在新闻联播里看到X露脸。

但X很少回老家,或许是因为工作忙,或许是因为他已经无法习惯老家的生活节奏,再加上X的母亲适应不了大城市的生活,根本不愿意搬过去跟X一块住,所以X只能在春节期间匆忙在老家呆上两三天,其实呆那两天X也没干其他什么事,就是忙着给长辈们发红包,只要是年长的,不管认识不认识,人手一份大红包,数量之大,令人乍舌,他唯独没多陪陪母亲。

直到有一天,X的母亲突然因脑出血被急送进省城最好的医院,X才又急匆匆赶回来,后因X母亲病情加重,又被转送至北京天坛医院救治,但仍旧没留住老人的生命。

X的母亲去世后,X又为老家的小镇做了许多事,比如出资为小镇修路、建养老院;小镇本已没有X的亲人,不明白为什么他还要做这些事;后来听人们说,X的父亲去世的早,是他母亲辛苦一生把他拉扯大,但X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好好陪伴过母亲,于是心生愧疚,所以想要做些事以慰亡魂。

当然,上面的两个例子都略显极端,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我们遇到的现实场景更多是:明明想要跟父母打个电话,却因为工作忙忙忙而不了了之;明明想要给父母买点小礼物,却因为自己拖拖拖而无疾而终;终于给父母打了个电话,却因为三言不合就出言不逊;终于陪父母聊聊天,却因为自己总玩手机而闹得彼此不快......

我不知道世间有没有天堂,却知道人间会因爱而变成天堂,因为再多逝后的灿烂祭奠,都不如生时的温暖陪伴。

3

对逝者的最好祭奠是让自己好好活着并照顾好身边人。

我看过一份关于汶川震后重建的报告,里面提到,震后重建最难的部分并不是家园重现,而是震后的心理援建,物质上的漏洞容易填补,而心灵上的伤疤却难以缝合,尤其是对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们来说,缝合难度更大,但也只有当他们意识到好好活才是对逝者的最大告慰时,才会更容易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因为既然外面已经下起了雨,那就不要让心里也下起雨,毕竟,阳光总要来,花朵总要开。

我不相信人生本苦,但我认为痛苦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诸多事都会让我们痛苦,比如,丢掉一份恋情、跌停一支股票、失去一个亲人,很多时候这些痛苦别人无法替代,只能我们自己嚼碎了咽肚里变作营养;痛苦可以让我们保持清醒、认清现实,但它不应该是生命的常态,因为我们也需要快乐来共同填充一个多彩而有趣的人生;所以,痛苦像是一座桥,而快乐是桥的两边,我们一生会走过无数的桥,但更多时候还是踩着脚下坚实的土地去寻找风景;你不能在桥上过完一生,因为你又不是一个雕塑。

廖智跳舞

这里要讲一讲廖智的故事:汶川地震发生之前,廖智是一个美丽而出色的舞蹈演员,家庭和睦,婚姻幸福,但地震夺去了她的双腿,也让她失去了孩子,而且不久之后,连她当作生活中最后一根稻草的婚姻也失掉了,她的人生瞬间一昏黑暗。

幸运的是她足够坚强,她重拾爱好,于是她装上假肢以后选择继续跳舞;她帮助别人,于是我们才可以在雅安地震以后,看到那张救灾现场带着假肢的“最美志愿者”照片;她影响别人,于是她选择出书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以让更多人找到奔跑的能量;最后,她的人生再次闪闪发亮,既为自己赢得了爱情,也让更多人陷入低落之时可以从她身上看到光亮。

她是一朵花,既便命运并不善待她,打落了她的许多花瓣,但她依旧开出了自己的灿烂,所以她是生命里的勇者。

对任何人来说,丧亲之痛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它甚至会压弯我们的脊梁,但你只有用力挺直腰杆,同时牵起身边人的手跨出步子向前走,才能拥抱更美好的生活,我想这也是生命真正的意义所在。

4

真正的爱应该是把精力和心血投注到有血有肉的人身上,而不是陷入虚幻的自我感动。

很久以前,看过一则报道,大意是说:一男孩在女朋友去世后的几年里,坚持在她的网志里留言;与前面提到的璐璐的行为相同,我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到底是不是爱的表现。

关于爱的真义,我认同M・斯科特・派克的界定:生活中的、狭义的爱,爱的对象应该是人,并以促进彼此心智成熟为目的。

嘿,一起走。

所以按照派克的定义,不管是男孩、璐璐还是前面提到的X,他们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爱,因为他们投注的对象并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他们内心的一个影子,他们无法与他们所投注的对象之间产生互动和交流,所以,更不要提什么促进心智的成熟,这种行为甚至会让他们的心智走进死胡同,因为它只会强化他们对一份早已不存在的爱的自我认同,却让他们错失了其他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他们只是陷入了虚幻的自我感动之中,但其实那并不是爱。

我知道这样的解读多少有些世俗而又残忍,但却更接近生活的真相;在虚幻与真相之间,我始终相信,唯有真相才会赋予人们更多直面未来的力量,而虚幻的自我感动只会让人困在原地。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旧热爱生活;而在爱这件事上,我们正是需要这样的英雄主义。

爱不应是虚幻的自我感动,而是痛过之后的毅然前行。

5

人生如书,愿你作个好的朗读者,读懂所有故事和情绪,而不必等到弄丢一些章页,才发现自己错过了重要情节。

生命如花,愿你历经风吹雨打,却依旧心向阳光,绽放出自己的美丽,给每个路过的人带去一丝芳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