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仰

这篇文在犹豫中发表了出来,没有被简叔上锁,能够成功的发表————
关于信仰这个话题,大概没有多少人有兴趣来探讨,认为跟自己的生活似远非近,这只是个民族问题,国家的兴衰存亡是当政者的事,跟自己没有直接关系。这类人的思想认识,也是经过沉淀熏陶得来的结果,某些东西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已根深蒂固,难以剔除。
对国人而言,精神寄托是什么?大多是,身边的亲人,过世的祖宗,还有各路神仙。到寺庙道观烧香拜佛,比比皆是,都是抱着什么样的心理去拜磕,可谓是五花八门,丰富至极,我想这不是真正的信仰,只是自己临时所求,和未来期望。所谓的精神信仰,也就是提升自我精神境界,有利于社会大众,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乃至家庭,不是一个简单自我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乃至修身、治国、平定天下,让无数国人引以为豪。这个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在改革开放里,经济大潮中,已体现出它的价值,汲取了精华,清除了糟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快速的发展中,在时代潮流沉浮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可否会发生些变化,传统与现代是否会对立?
大凡都知道,中国文化,除了儒家,还有其它文化形态,包含着我们所熟悉的道教﹐佛教,前者做人,后者修心,或多或少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也有人视其为信仰,在浮华里,也将它们扭曲变了味,制造迷信,危害社会,伤及亲人,获取利益,显露着人性的劣根。
儒家学说受到历代统治者追捧,得以很好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深层观念中,感到了它的经久不衰,还是抱以敬畏的态度,给与尊重。无论怎么去争辩,没有那个学派能轻易跨越,对其是应该赞扬还是应该贬斥,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个病态的产物。我想历史的选择,百家争鸣,取各家所长,利国利己利发展。
没有真正的信仰,就没有灵魂深处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道德底下,人性冷漠将会达到巅峰的状态,致使自私自利、拜金主义成风。一个国家如果缺失信仰,老百姓会迷茫,所谓的独立精神追求,只是空话。纵观现实,能否找到令多数人能接受的信仰来代替那愚昧的文化基因,不再使人的精神荒漠,不被其他文明抛到后面,给灵魂一个很好的归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