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向阳花悅己

电话那头的老父亲(四)

2018-07-26  本文已影响60人  敏慧琳

原创文|苏吉儿

三伏天的天气,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很热,南方热的缠绵,北方热的干脆。长期36℃-38℃的高温,蒸烤着大地,也炙烤着人们的耐心。从上到下都是热的,从里到外空气也是热的,在空气里的人们用力喘息着,看似绵软无力。地面上的草坪,小草也似乎变成了瘦弱的长长一条,叶子热得卷了。

城市里尤其炎热,大小汽车尾气的排放、家家户户的空调外机对热气的排放、城市高大密集的楼宇阻碍着风速和流向、楼宇的玻璃外墙等,都是产生热的途径,天气闷热得让整个城市显得如褪色般的苍白。马路上铺着柏油的地方,柏油已经化了,车子碾压过后,留下一道道长长的黑色印迹。

路人行色匆匆,穿着不同,多为短款,渴求凉篷。随处可见的成荫绿树静静地立着,枝头低垂着,叶子蔫蔫的,毫无生气,只有阵阵悦耳的蝉鸣,仿佛提醒周边的一切要打起精神。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似乎变得更匆忙,寻求遮荫的地方。有时连撑着伞也感觉被爆晒的痛感淡入到肉里。

在江南已经很长时间没下雨,从出了梅雨季节后至今,就一直处于炎热高温状态,让动植物看似都有些烦燥。七月八月两个月是江南热的如火如荼如胶似漆的时间段,城市更是如此。勤劳的洒水车不停地向路面上洒水,进行物理降温,眼看着洒下水的路面表层,萦绕着一层层热气,瞬间变得无影无踪。

记忆中老家正午时也热的恰到好处,强烈的紫外线穿透云层,直接把老屯的村民照得黝黑,七月份正是村民不断到田地里给稻田放水、等待水稻扬花四处飘香的季节。所以很多老乡们包括老父亲,从来不会畏惧太阳光的肆意妄为,他们为了田地多打粮食,悉心伺候着田地里的正在成长的水稻。

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正是说明了没有暴风雨打过的水稻扬花过后,必定是丰收年。水稻扬花季节需要的是风平浪静,最怕下雨了,尤其是狂风暴雨,雨打风吹过后,稻花落地,完成不了授粉的过程,水稻会减产。所以浓烈稻花香预示丰收年。

明代施耐庵的《赤日炎炎似火烧》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用写实对比了穷人和富人在夏季烈日炎炎中的生活状态,在过去如此,现在亦如此。炎炎夏日,农村出去干活的人大多数是贫苦农民,城市里在外顶着烈日奔波的大多数也是生活在底层的人。

在这样炎热的夏天,老家的老父亲母亲同样也忍受着热的煎熬。好在几年前给买了电风扇,这对老父来说,用电风扇降温似乎并不习惯,他觉得浪费电字,不到迫不得已时绝对不吹风扇。风扇对于老父来说似乎是有点多余,坐在室内吹着风扇,会觉得阴冷。风扇被老父装在纸箱里一直不得见天日。

每当来客人时,或者实在热的不行了,老父才勉强地开一会儿风扇,这对于他来说已经算是够奢侈,他宁可到屋外路旁的大树下,寻求树荫的庇护,在那里纳凉,用自制的扇子扇风,又实惠又凉快又省钱。这是他向来提倡的纳凉方法。

记忆中老家的天气即使很热,夏天只要在树荫下或者背阴的地方就很凉快,北方的天气早晚温差大,早晨起来,室外的植物上经常会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而夜晚时,繁星点点,蛙声片片,自太阳一“落山”开始,身体便会感觉到湿露露的,凉凉的,那是降温的典型表现。

傍晚来临之际,村里的路上由好事者生起篝火,就着亮光,烤着玉米棒,顺势熏着四处觅食的蚊子,更有甚者,就着大秧歌曲儿,穿戴整齐拿着漂亮的扇子,扭着喜庆的大秧歌舞,那种开心、无拘无束、惬意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纳凉,这种体会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深切感觉到。

老父亲从来不会参与这大秧歌舞,但却喜欢看,从小到大,他对于看二人转和大秧歌情有独钟,百看不厌,只要有机会看二人转和大秧歌,他绝不会错过。乡镇十里八村是他经常徒步走的范围,年轻时健步如飞,如今年纪大了,那勇气和坚持丝毫不逊色,只是速度略有下降。

他每到傍晚,偶而会凑到篝火旁边和大家伙儿闲聊,不去的时候居多,他说他年纪大了,而那里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的天地。老父亲他虽然不去那里聊天,却喜欢散步。自从不养牛起,他的运动方式就变成了去街里采购、到田地割草和徒步走。电话里他告诉我,他每天习惯了,必须去走一遭才舒坦。

老父亲正在用他的热情,用他特有的形式,用他对生活的理解和体会,在过着他的晚年生活。知道徒步锻炼了,懂得用稍许“奢侈”的思想去追逐自己想看的二人转,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望,来做着他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他仍然充满希望和热情在向前奔跑……

老父74岁生日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