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投资者的未来》阅读思考
2021年8月22日
投资IPO股的思考
IPO组合回报的统计数据说明了2件事:第一、投资新股的收益率大概率会跑输大盘,因为人们经常给新股过高的预期和价格,同时股票发行人也会趁市场火热的时候加紧上市;第二、少数新股能够获得远超大盘的收益,这些新股无一例外在长期看也是旗舰企业。
这里有两个相互矛盾的思考:第一、新股上市似乎确实是有了解的必要,其中的潜在长期旗舰股票值得特别关注;第二、对于IPO企业要给予特别的警惕,因为那些买入IPO股,成为历史统计数据一部分的投资者,他们都不是傻子,我何以认为自己能远远地超脱他们,总是能够火眼金睛地从这么多IPO股票中选中旗舰企业呢?所以再怎么强调安全边际也不为过。
如何避免IPO价格暴涨引起人买入的冲动
1998/11/13,TheGlobe.com 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IPO,当天收盘价63.5美元
1999/12/09,VA Linux 以每股30美元的价格IPO,收盘价239.25美元
1999年,有117只新发股票当天的价格上涨1倍。这些光是听着就让人血脉膨胀,情绪激动。如果冲动买入大量资金,后面的断崖式下跌足以让人这一辈子的积蓄归零。这种买入行为的本质就是赌博,核心卖点就是兴奋、冲动。千万千万要分清楚股市里面的投资、赌博行为。对于赌博行为,一定要远离远离再远离。永远不做这件事。
为什么我们很难避开泡沫时的狂热情绪
投资者似乎总是容易被公司消息披露和社会上那些关于股票投资轻松获利的言论趋势。尤其是身边人“轻松获利”的案例,似乎更加能够让我们相信:股票市场是可以一夜暴富的。但是,那些亏损了的人往往销声匿迹,不再向人们反复宣扬自己曾经的巨大获利和当下的巨大亏损,我们因而总是收到“去赌一把”的信号,而没有“亏了倾家荡产”的觉悟。
聪明和蠢的区别在于,能不能从别人的故事里吸取教训,尤其是感性体悟规律性的经验并化为己用。在他人暴利的故事里,那些亏损的对象仿佛都是“不认识的陌生人”,反而是离我们越近的朋友,越不容易听闻其亏损。难道股神总是以我为中心分布着?这不是很离谱的事情吗?核心的逻辑在于:越是熟悉的人,越不想丢脸、社死,所以他们亏损了只会咬牙忍耐,绝不会把这些事儿说与人听。
对我来说,最好的持股体验是平淡、稳定、上涨。那种一下子发大财,一下子大亏损,然后又发大财了的故事,虽然离奇、刺激,但我还是敬而远之吧。一方面这样的风险实在是太大,对人的压力太大;另一方面,自己稳稳当当赚钱,不比什么都强?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呢?我也不可能做到世界巅峰,难道有人比我厉害我就得郁郁寡欢吗?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狭隘、太愚蠢,急需看书提高自己的认知智慧。
经济发展并不一定等于利润发展
以数据储存技术为例,1976年储存10亿字节需要56万美元,到了今天1美元就可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经济、产业都是大大发展的,但是这个部门却因为剧烈的竞争损失惨重。这是典型的经济发展利润不发展的情况。
不要迷信专家、咨询报告数据
尽信权威的发言,那我距离破产就剩1米的距离:重庆啤酒某首席关于疫苗研发成功率的描述;2001年技术大牛乔治·吉尓德关于光纤永远不够用的论断;互联网泡沫时,原本预测互联网流量需求每100天翻一倍的数据/论断最终被证伪
不要迷信科技
互联网在线订票确实节约了航空公司给传统代理的销售费用,但是副作用是人们可以方便地比较机票的便利性与价格,航空业一下子变成了完全竞争市场。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对利润的破坏是非常强悍的。柯林斯采访了那些使公司扭转颓势成为成功投资的总裁。“在84个采访对象中,80%的人甚至没有将科技列为公司转变中最重要的五个因素之一。”这个数据足以让我警惕:不要迷信科技!不要迷信难度大的、数据多的!要回归本质,对管理要有充分的重视!
对萧条产业不要有偏见
在选择投资领域时,我总是更青睐那些萧条的而不是繁荣的产业。在一个即使有增长也极为缓慢的萧条产业中,弱者出局而幸存者得到更大的份额。如果一家公司在一个停滞不前的市场上获得的份额增加,而另一家公司则在一个激动人心的市场上为避免份额的减少而竭力挣扎,那么前者的境况无疑要比后者好得多。——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
不要因为管理信息虚幻难以判断就不加重视
纽柯钢铁和伯利恒钢铁的对比强烈地体现出管理能力的差异,虽然这是很难量化,对年轻人来说难以判断优劣的方面,但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去了解。相反,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去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在管理层识别上的准确率。
在这些公司的成功面前,投资者应该停下来想一想。业绩最佳的股票不是来自于那些处在科技前沿的产业中,倒是经常出现在停滞甚至下滑的部门里。这些公司在管理层的领导下追求效率的进步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使得它们不论在哪里都能处于不败之地。具有这些优良品质的公司经常被市场低估,然而实际上它们才是投资者真正应该追逐的目标。
股利:熊市保护伞牛市加速器
股利成为熊市保护伞、牛市加速器的前提是股价不受股利发放影响,同时过低的股价为逆向买入提供强大的安全边际。
作者对中国市场的分析明显存在偏误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中国市场未必如美国有效。但这不是灾难而是(善谋者的)福音。用指数化的方式统计收益率固然有统计意义,但对于个体财富的增长毫无借鉴作用。
读后感想
总体来看,这本书很多思想都是非常有益的,在一些普遍规律的描述上尤其精彩。我个人认为,对“好价格”的论述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西格尔从个股、指数层面都有力地论证了好价格的重要性,对于投资者构建思想框架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在于第一、二部分:“揭开增长率陷阱的面纱”、“对新事物的高估”。这两部分系统地论述了投资者是如何陷入狂热,并无可避免地给出了过高的价格以至于大大拖累了职业生涯的复合收益率。第三部分关于股东价值的源泉的论述,有其他更好的书做了大量的表述,建议看投资大师的描述。西格尔毕竟是科班教授,在这方面的论述不如业界大牛的说法更深刻、接地气;第四五部分就有点烂尾了,分析深度和一二部分不可以相提并论。
正如李杰所说:致命错误只要有一次,这辈子就归零了。而这本书的前两个部分,就是系统地论证了大量致命错误是如何发生,并且为什么几乎毫无例外地在往后漫长的投资生涯里毒害了整个组合的表现。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第一、二章值得读3-5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