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道德经》摘记36-40

2023-07-11  本文已影响0人  颜玖言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仅此一句,秒杀所有魑魅魍魉的虚伪矫揉。先摘记,后感悟。

原文36-40: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jué)。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gǔ)。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碌碌(lù)如玉,珞珞(luò)如石。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36、要想收合它,必先扩张它;要想削弱它,必先增强它;要想废除它,必先推举它;要想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是一般人不易察觉的幽妙的明通的道理。柔弱能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离开水,国家的锐利武器不可以向人展示。

37、道永远是不做作的,而它又无所不能作为。侯王如能遵守道的无为法则,天下万物将按自身规律正常发展。社会正常发展而又重新私欲大作,应以道之真朴去整治它,那样人们又会将无欲无求,无欲求必然会清静无为,天下万物将自归安定。

38、上德之人不德其德,故真正有德。下德之人追求德,故实际上达不到德。上德之人顺其自然而无心作为。下德之人强调作为而无以能为。上仁之人勉力博施于人,但无私心意图。上义的人勉力施为,但常有私心目的。上礼的人勉力施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就扬着胳膊使人强从。所以,丧失了道以后才出现德,丧失了德以后才出现仁,丧失了仁以后才出现义,丧失了义以后才出现礼。那礼呀,是忠信衰败的表现,也是社会动向的祸首。那先见者,是道的虚饰,是邪伪的开始。因此,大丈夫应取忠厚不收薄礼,取实在不取虚华。所以,会弃薄和华而采取厚和实。

39、自古以来与大道统一的事物: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宁静,神得道而灵验,川谷得道而盈满,万物得道而生存,侯王得道而作天下的君长。推究其理,天不清明的话恐怕将会崩裂,地不宁静的话恐怕将塌陷,神不灵妙的话恐怕将消失,川谷不盈满的话恐怕将空竭,万物若不得道,就不能生存,将会灭之,侯王如果不得道的话恐怕将垮台。贵必须以贱为本,高必须以下为根基。所以君王自称是孤家、寡人、不谷,这不是说明君王以贱为本吗?不是吗?所以招来过多的荣誉反而没有荣誉。因此,不追求美玉的尊贵华丽,反而要像石头那样坚硬低贱、不张扬。

40、发展是道之运动的内在动力;坚守柔弱是道的运动法则的具体运用。天下万物从有中产生,有又从无中产生。

感悟:

从来都是舍得舍得,先舍后得,有舍有得——这就和“要想夺取它,必先给予它”就异曲同工了嘛,只不过,“欲歙固张”一章里说得更辩证。

我感触最深的一句:柔弱胜刚强,即以柔克刚,这是真理。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无论经商还是从政,看上去柔弱的其实内里蕴含着内敛温和的坚定,看上去强硬的其实暴露出张扬刚烈的迷惘。长远讲,前者往往更有韧性,后者反而缺少持久。诸葛亮也说:“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就像北风,总觉得自己的力量非常强大,能轻易就吹得人瑟瑟发抖,甚至能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于是它洋洋得意。太阳觉得这根本不算什么。二者比试谁能使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北风累得筋疲力尽行人却把衣服裹得更紧,太阳稍露身手,行人就情不自禁解衣脱帽。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企图用暴力征服别人,他们可能忘记或者不知道:温和的威力远远大于暴力。

自古至今我们要遵循天道和人德。大道和大德可能无言无名,我们为人处世本无需去刻意权衡是否在道德的路线上,具有大道和大德的人,心中根本没有道与不道、德与不德的概念——一旦进入了分别之中,我们就沦为了凡夫俗子。人行天地间,若想一生坦荡,我想,最终仍是问心无愧即可,做一个不负如来不负自己的君子。

物我两忘的至真至纯之境,当然是极好的: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万物与我,我与万物,原本并无分别,本不必区别对待,于是,这世间自然就没有不平没有争夺没有求而不得的苦恼,如此,无欲无求。没有了贪心妄念,我们和路边的小草、石头、河流……一样平凡。抱着这样朴实的想法,何必去自寻烦恼呢?

当我们顺应了天道,顺应了自然规律,深深知道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且不可逆,我们没有时间浪费生命,更没有时间将自己陷于无谓的琐碎和纷争。我们一定会好好活着,然后,也静静死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