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时间之舞》:不先为自己而活,人生就浪费了
最新一期的《十三邀》,许知远与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环游北京颐和园时,聊到了在资产强烈动荡的环境下,年轻人如何安抚自己的焦虑与不安这个问题。
陈志武先生说:“胡适就讲到了,别人跟你讲为了国家,为了集体,你要忘记自己,你要忘我,如果没有这个国家就没有你自己。我要跟你说,你先要为自己,你甚至有的时候像易卜生说的,要做到你把整个世界所有其他人都忘记了,这个世界就只有你一个人。”
细品一下,陈志武这番话和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成为你的存在”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贴近当下年轻人流行“活出最好的自己”的口号。
为什么是这样的生命哲学呢?
我们先不着急回答,逆向思考一下:如果年轻人的生活不是“先为自己”,不是“成为你的存在”,不是“活出最好的自己”,那么将会怎么样?
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女作家安•泰勒的巅峰之作《时间之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
《时间之舞》的主人公薇拉,表面看上去,她的原生家庭还不错。爸爸是学校的老师,妈妈是家庭主妇和业余戏剧表演者,还有一个叫做伊莱恩的妹妹。
一家四口,生活无忧,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但是,生活在其中的滋味只有薇拉知道。
妈妈的情绪不稳定,高兴时说话的声音就像唱歌般欢快的调子,生气时冲着爸爸大吼、跺脚或给薇拉一记耳光,或者抓着伊莱恩像布娃娃一样拼命摇晃,当大家还处于震惊的状态时,妈妈已经离家出走了。然后,过了一两日她就回来了。
相比之下,薇拉爸爸的情绪固若金汤,像一只闷葫芦,从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这是好的一面,坏的一面就是共情能力差,很少能察觉到别人的情绪,给予关怀或体贴。
妈妈的坏脾气让薇拉感觉到害怕,不知不觉中,她选择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
十一岁时,妈妈再一次离家出走,家里一片狼藉。在爸爸下班前,薇拉洗了碗,第一次做了巧克力布丁,安抚妹妹的不安。薇拉在心里默默地等着爸爸的肯定和赞扬,可是爸爸回来后,并没有看到她的付出与努力的尝试。薇拉只会暗暗地生气,离开了餐桌,提早上床睡觉。
二十一岁时,薇拉带男朋友德里克回家见父母。在家里,德里克对她的父母说,两人决定共度余生,计划德里克毕业后结婚,婚后搬到加州生活。
对薇拉来说,这一切都是德里克的主意,她没同意也没反对。如果婚后到加州生活,那么她将放弃了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和跟随优秀的语言大师学习的机会。
即使如此,薇拉还是不敢说“不”,她放弃了学业,怀孕生子,生活平淡。
四十一岁时,薇拉放弃了自己的安排,陪德里克出席商业活动。在去的路上,好胜的德里克想超车,猛地刹车或过快的行驶速度都将薇拉吓得半死。可是,她不敢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恐惧,只是把手伸向仪表板以示抗议。结果,德里克车速过快,出车祸死了。
六十一岁时,薇拉和第二任丈夫彼得搬到了亚利桑那州。因为这里满足了彼得的需求:可以天天打高尔夫球。不爱运动的薇拉,放弃了教职,跟随彼得来到这里。
亚利桑那州的天气相对炎热,彼得一年四季,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开着空调。薇拉并不喜欢开空调,可她并没有说,只是隐忍。
薇拉还是那个薇拉,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任何改变。
按照人类寿命人均82岁算,61岁的薇拉已经走完了人生的百分之七十五了。薇拉还是像十岁的小女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活着,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时间等等,以为这就是人生了。
生活并没有给予她丰厚的回报。
第二任丈夫彼得叫她“小家伙”,像照顾小孩子般地照顾着她。薇拉有两个儿子——肖恩和伊恩,相当的疏离,很久才联系一次。对了,还有她的妹妹伊莱恩,薇拉努力地维系着两人的关系。
这样的人生好吗?
薇拉第一次看见三个女孩子排练《时间之舞》:一个女孩子站在前面,两条胳膊在体侧展开,其他两个女孩子紧跟后面,露出胳膊在体侧展开,然后跟着音乐中的滴答声走走停停。(P200)
这个《时间之舞》是立体的、时快时慢、多人合作的友谊,这是生活在真实里的人们对时间的感受,高兴了时间就过得快,悲哀了时间就过得慢。
薇拉想过,如果自己来编排《时间之舞》的话,将是这样:一名女子在舞台上从左向右一路旋转下去,观众只能看到一团飞旋的模糊色彩,然后她就消失在侧幕中,呼呼!就那样。然后消失。(P270)
相比之下,薇拉的《时间之舞》是单线的、模糊的、一个人的孤独,就像她的人生一样,还没有弄清楚人生是怎么一回事,时光哗啦啦地指向了六十一岁了,接近生命的尾声了。
美国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在《尼采的哭泣》里说:“活着的时候就去追求人生!如果人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丧失了它的可怕!如果—个人生不逢时,那他就永远不会死得其所。”
薇拉活得太卑微了,她的低自尊,她的“圣母型”人格,她的被动以及不敢追求的人生。如果她在六十一岁死去,那么她将永远不会死得其所。
幸好,不久之后,一个来自大儿子的前女友的电话拯救了薇拉剩余的人生。最后,薇拉找到了自己,不再将人生的意义全部交给男性,她觉得“自己像女盥室上那个身着短裙的小剪影,掠过地球的表面,在宇宙中穿梭。”
薇拉的转变取决于她在巴尔的摩遇上的人事对她的启示,作家安•泰勒在《时间之舞》里通过细腻的写法,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亲切地述说薇拉的内心触动。这一部分的内容非常的迷人和温馨,我却不打算展开说说。
主要原因是我们现在的信息非常的发达,一个人只要想改变,那么她能找到充足的帮助信息。薇拉的经历最重要是给予我们改变的信心和勇气,一个六十一岁的老人尚且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人生,那么对于年轻的你而言,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当然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性格和薇拉很像,但是想要发生真正的改变还差点火候或推力。那么,你不如阅读这本《时间之舞》吧。
这是灵林玖玖第194篇原创书评,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