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一人之朱祁镇

2018-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龙飞杨

今天给大家讲的这本书肯定都听过,也有很多的简友已经看过。没错,这本书的名字就是《明朝的那些事儿》之第三部“太监弄乱的王朝”。书的作者本职是一位公务员,当时因出版了此书而火了一把,记得有次在中央台(忘记是几套台了)还看到了对他的人物专访。

书肯定是好书,里面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了我。同时也很佩服作者的写作才能,整本书语言幽默诙谐,阅读起来轻松,让读者没有一点像在读史书的乏味感。

书不过多评价,我也是刚阅读到第四部(共计九部),感兴趣的简友可以去书店购来看看。今天重点跟简友分享一位书中提到的明朝皇帝。

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杀过功臣。他,不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

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那我们为什么今天要重点说他呢?

因为,我觉得此人更接地气。他不像那种权倾朝野、万人之上的帝王,更像我们周围的平凡人。他的临终遗愿更是完美诠释了佛家“众生平等”的思想。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他生平的那些事迹。


首先,我们来捋一捋朱祁镇的直系亲属关系。

图片来自绘图

从明太祖朱元璋算起,加上建文帝:朱允炆,朱祁镇算是明朝的第六任皇帝。

如果当初没有他曾爷爷朱棣“靖难之役”的反叛,把朱允炆从皇帝的位子上给拽下来。黄袍加身八杆子也打不到这位仁兄的身上。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朱祁镇的性格

老实人,真的是一个老好人。

此人性格随和、宽厚,人缘好,非常有亲和力。他几乎信任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即使在被俘虏后,他也能将自己的性格特点发挥到极致。面对蒙古兵的谩骂、奚落、威胁、恐吓,仍然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仍然能做到待人诚恳、有礼有节。最后连抢劫的蒙古兵、看守、甚至包括蒙古国师的弟弟,都被他的气节和绅士风度所折服成为了他的朋友。不得不说,这仁兄非常适合去“基督教”做一名牧师,我相信那粉丝绝对是杠杠的,只可惜朱祁镇他早出生了一千多年。

接下来,我们重点说一说发生在他身上的几件历史事件

第一件,土木堡之变;

熟悉历史的简友们,肯定对这次事件非常熟悉。

1449年,蒙古大军兵分四路向明帝国发起进攻。明英宗-朱祁镇受启蒙老师、太监王振的蛊惑、怂恿决定“御驾亲征”。话说这两位仁兄都不具备将帅之才,可想而知足足二十万大军被蒙古兵在土木堡杀得全军覆没,明英宗自己也被俘虏了。

至此,朱祁镇开始了他从皇帝→俘虏的第一段传奇之旅。

朱祁镇离家狩猎之前(出征被俘说的冠冕堂皇之词),将大明帝国暂交给他老实巴交的弟弟(他自认为的)管理。被俘虏之后朱祁镇始终相信,他的这个弟弟一定会派人来将他赎回去。后来,他终于明白这个所谓的好弟弟早已稳当的坐在了皇帝宝座上。巴不得他就此死在外面不再回大明。

朱祁镇被俘虏期间,每天都被蒙古军胁迫至阵前用来叫阵。在这样的环境中,巨大的生理和心里压力足以把任何一个正常人逼疯,但出人意料的是,平日养尊处优的朱祁镇居然坚持下来了,而且还活得不错。

用鬼谷子的智慧来说就是: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人生有巅峰,必有低谷。我们偶尔需要韬光养晦,适时低头,这不仅是一种隐藏才智,不露真心,暂收锋芒,静观其变,然后等待时机而动的谋略,同时也是一种纵横捭阖的策略。

第二件,夺门之变;

朱祁镇虽然身在曹营却心在汉,他始终没有放弃回家的念头。因为,他要实现对妻子的承诺:“一定要回来”。他知道自己的钱皇后一定在等着他回去,而事实证明,钱皇后也是如此做的。

当了蛮长一段时间的俘虏后,朱祁镇终于如愿的回到了思念已久的大明。但接下来,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段传奇之旅的开始:从俘虏→囚犯。

他的好弟弟把他囚禁在了“南宫”,一山不能容二虎,可想而知,这个好弟弟是想着法子要把他整死。整整七年的时间,朱祁镇和他的钱皇后都是在被监视、监禁的日子里度过。缺乏必要的生活物质,钱皇后只有一针一线做手工活托人换取一点必需品。对于宫中之人的冷嘲热讽和六亲不认、杀机腾腾的弟弟,朱祁镇仍然能做到平静如水。对他而言,能活着回到家就已经不错了,能同自己心爱的人就这样了此余生更是无比满足。无奈,他弟弟就是要把这个哥哥往死里逼。

1457年,朱祁镇终于等到了一个转机。哥哥没挂,弟弟先支撑不住了。朱祁镇在弟弟病危之时,在四个奸臣的帮助下居然成功的复位啦(具体怎么复位可以看书了解,不做过多叙述)。

朱祁镇同志就此完成了他的第三段传奇之旅:囚犯→皇帝

多么精彩的剧情,多么峰回路转的人生。大起大落,悲欢离合,没点心里承受能力的人,还真过不去这个坎。电视剧就应该拍这样的剧集,好吗!

在这我想总结下朱祁镇同志的部分性格特点。除了之前我们已经提到的,其实我觉得朱祁镇仁兄同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司马懿”有点相似。那就是能忍,忍常人不能忍之忍。即使他们处在最艰难的时期,也能做到忍辱负重、静观其变、等待时机而后一击必中。

从励志学来说:无论身处人生的那个阶段,无论当下环境如何,我们始终要坚信,美好的将来是可以达成的。“明天”一定会比“昨天”更美好。

第三件,临终遗言;

1464年,朱祁镇即将走到他的人生终点,这一年他38岁。似乎做皇帝的都会早死,做臣子的反而常有活到高龄的。他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且跌宕起伏。

总体来说朱祁镇在位期间过大于功。

事实也证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同理现代管理学:一位好好先生,也是做不了管理者的。

朱祁镇同志最后的临终遗言为他的人生添加上了一抹亮丽的颜色。

他躺在床榻上郑重的嘱咐着最后一件事:

“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朱祁镇没有他先辈们的伟大成就,但是朱祁镇却有一种他先辈们不具备的能力,就是理解别人的痛苦。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去夺取别人生命和尊严的权利。

朱祁镇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做出了他先辈们没有做的事。所以说,他更接地气,更像一个人!


对于朱祁镇的故事就分享这些,具体精彩的内容简友们可以去看原著。部分观点也是自己看书后的个人观点,不保证完全正确!

谢谢观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