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hé)的兴衰(3)
2020-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单狐山主
贞元四年(788年),回纥改名回鹘(hú),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自八世纪中期至九世纪三十年代,是回纥最强盛的时期。此后,因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走向衰落。居住在回鹘西北的黠戛斯人乘机进攻,开成五年(840年)回鹘可汗被杀,政权瓦解,大部分回鹤西迁,小部分依附于黯夏斯和东边的室韦、奚,另有一部分投靠唐朝。
西迁的回鹘分为三支,一支迁至葱岭以西,一支迁至河西走廊,一支迁至西州(今吐鲁番)。迁至河西走廊的回鹘人,牙帐设在甘州,这一支通常被称为甘州回鹘或河西回鹘。因此时河陇被吐番占领,所以河西回鹘依队于吐番,后又归附张议潮(后期文章会介绍),随着吐蕃的衰落,回鹘力量强大起来,进一步控制了河、兰两州,扼制住西域与内地交通的孔道,又打败了瓜、沙地方势力。西夏用兵河西,攻占甘、凉、瓜、沙等州以后,河西回鹘隶属于西夏。迁至西州的回鹘人,以高昌为中心,不断向西发展,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都城在今吐鲁番以东的喀喇和卓。今天新疆的维吾尔族即回鹘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