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那事并不难
1.一直以为我不行,直到后来勇敢地去做了以后,才发现其实并不难。
乡下的孩子见识短,是因为你压根没有接触的机会。所谓的环境是第一位的,没有那种氛围,你哪来的感受。凭空臆想,只能算是望梅止渴。
走出那个充满泥土气息的小村庄,才会一点点地发现这个世界的全貌。困在角落里的,也就只能坐井观天了。
但有些事在还没发生时,会有一种隐形的恐惧,这种无缘无故的害怕是对于未知的好奇,或许就是恐惧本身。说白了,就是担心失败会给人带来的挫败感,导致后来的自卑或是自暴自弃。
有的人跌倒了,就会再爬起来,搓搓手,继续前进;有的人就不行了,失败了一次以后,一蹶不振的病态,毫无斗志的埋怨起生活了。世上哪有这么多容易的事,要是人人都走得安安稳稳,那还要医院干嘛呢?
2.乡村里原本是没有公交的,课本上说的那些公交礼仪,我们只会看着书本表演出来。回到家,问爸妈他们公交是什么的时候,得到的往往是你以后长发去城里就知道了。
后来,村里的几条主干道都换成了水泥路,跑在上面再也不会有大侠的风范了,尘土飞扬的背景只能在田野中了。于是,紧接着就有了市际公交开进宁静的小村庄。
早上六点,清脆的汽笛声打破乡村的静谧。那些懒起的鸟儿也会被惊醒。去县城办事的邻居早已换上了整理的衣服,头发为数不多的头发也梳得油光闪闪,然后再夹着公文包,俨然一副村主任的样子。
坐上车了,你才会知道什么时候去让座、买票,你还得告诉售票员你的目的地是哪里。 慢慢地长大了后,去的地方远了,才会想起当初第一次坐公交的经历。当时还是冒险着坐车的,因为不管去哪里,都是陌生的地方。
3.由于高中离家较远,我只能选择住校。每次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都舍不得睡去,总是想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欣赏窗外的美景,尤其是那流动的画面,好像就是一场动画片。
乡村来的孩子,在县城里了,你得学着讲普通话的。尽力地脱去土里土气才是融入城市的入门,这样以后才能和县城里的同学打成一片。原以为县城里的学生会讲普通话,我还刻意地练习了许久,以防在认识新朋友时不知怎样回答。
可事实呢,这里的人也都是和我们差不多,一个鼻子,两个眼睛,但有些方面,确实存在着差距,或许是没有做过农活的缘故,他们大多水灵灵的,没有太多的风吹日晒,我们只能是黝黑的皮肤,干裂的嘴唇还不时流血。
既然来了,咱就信奉“既来之则安之”,反正是学习的,又不是比赛生活的。
课堂上,大家都是一样了,不管是课后他们的补习班搞得怎样,咱就是抓住课上的内容,课后反复做题,为的就是能赶上他们。超越就不说了,保持跟得上大部队就算是善莫大焉了。
学习的劲头鼓足那么久,期末也该收获了。
领奖时,你会发现,呀!原来我也可以的!我们并没什么差距啊,甚至有些同学还没我厉害呢!
其他的事我们比不了,只能把这件事作为唯一骄傲的事,或是自大地沾沾自喜。
不去竞争,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与强者之间的差距。
假如我还是呆在了普通班级的话,就不知道培优班里的真正学霸。有时大人会劝我们“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但我想,不去凤群里走一遭,你怎么会知道你是鸡还是凤呢?留在了鸡群,你就已经放弃了成为凤的机会。
不去试试,怎么不知道凤头也是可以争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