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

苦熬(六)

2020-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慧聚人生

      一九六二年的秋后,学校新学期的到来,我盼望念书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学校就隔着二叔叔家的一堵断壁,平时,看着出出进进的学生们,听着朗朗的读书声和玩耍的吵闹声,那是一片喧嚣。我只是在大门口眼巴巴的瞅了又瞅,从不敢迈进一步,想着哪一天我才能像他们一样上学呢。

       说着就到了,早上,背上妈妈给我用碎布拼对了个很好看的书包,走进了学校。这时意识到我也是一名学生了,要记住妈妈的话,‘上学要好好念书,听老师的话。’至于和孩子们打架,妈妈这点放心。谅我也不敢招惹别人,或许只有挨打的份儿。父亲那句‘咱们跟人家不一样,千万别惹是生非了。’同样也随我带到学校里,卑微与屈从似乎成了我念书的心里准备,可是我又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低眉可怜,那股自尊的豪气仍然居于上风。

       教室在东西院的过道边,按说是正房,可东厢房挡着,不怎么亮堂。仔细一看,一个班竟有一个女孩子,一伙小子们都是怯怯的眼神,只有一个小子毫无怯色。老师来了,他穿着漂白上衣尤为显眼,他是教我们的候老师。说是刚刚从外地回来,就来教书了。他瘦瘦的身材,看他有一股年轻气盛的派头。他把一个个孩子看了一遍,给了每个人一个奇怪的微笑。让我们这些从没见过面的孩子还紧张了一阵。下课了,孩子们在院里玩耍。冷不防,候老师把我头朝下,脚朝天,抱起来摔到他的背上,候老师可把我吓了一跳。他这轻浮的举动,傲慢的神情,让我怎么也不相信候老师能教出个好学生来,但后来我们习惯了老师的举动,觉得还是一位可敬的老师。

       我没有想到班里竟然有书记的儿子,社长的小子。无论从家庭还是从贫富的差别我在他们中明显矮了许多,我跻身于班里带着几分凄惶,明显的比别的孩子低下。相对来说,干部子弟要比平常人家的孩子硬气,尤其是姓刘的那小子,愣头愣脑的没有一点分寸,随便打骂欺负同学,这让老师对他也很头痛的。可顾迎同学是书记的儿子,家庭教育的很有教养,性格稳重,说话腼腆。我俩还很相好的,他经常给同学们分零食,分得时候看谁的手干净就给谁,因此,我吃到他零食最多。可想我是多么没出息呀。我庆幸自己没有被孩子们欺负,反而能为自个儿做主,心里多长了个心眼。尽管心里面有着那种怯懦的卑微,但是我学习还是认真的,在班里面语文学得很好,这是我在同学中的一点优势。因此,凭着这点优势也就没有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和歧视。

       极度穷困的日子,决定了人们生存的方式。长大的孩子不吃闲饭似乎成了评价孩子有没有出息的标准。穷困迫使孩子们早早的能为家里分忧,替大人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每天放学后,我和二姐自觉分工,我去地里搂柴,拾粪,二姐在家里帮妈妈做饭和缝衣。因为妈妈太忙了,她给全村的人们做衣服,妈妈会用缝纫机,棉衣,单衣都得做。人们拿来的烂棉花都要给人家撕好铺平。天天在昏暗的油灯下,娘俩头对着头一个劲的撕棉花,撕好的棉花用那几张纸叠起来。夜深了,我蜷束着身子等待睡觉,可是妈妈没有让我们睡觉的意思。妈妈每做一件衣服人们给一毛钱的线钱,所做得衣服到秋后给记工分。为了多挣点工分,妈妈总是没明没夜的做衣服。她常说,‘针线是给自个儿做的,做得好不好人们都有个眼来。’看着妈妈那双不停歇的手和她那憔悴的神色,不由得人让我感到一阵酸楚。

       生活的艰辛让母亲显出年老的迹象,但又从她身上给了我们一种没有破败潦倒的恢气。那要面子的脾性依然在乎人们的评价,每做一件衣服似乎告诉自己‘不能马虎,得交待了人来。’因而,母亲的裁缝手艺是出了名的好,村上来家里做衣服的人都说,‘四嫂做得衣服就是合身好穿。’这是母亲最爱听到的夸奖。在这个时候母亲能够心态从容的面对现实,在繁忙的劳累中获得了某种心灵的安慰。

       在这人人有事做,个个都不闲的日子里,让你只有做不完的活儿,没有停歇的空儿。虽说清苦,但也踏实。让你没有时间去想别的事儿,就像套在磨房的驴一样,叫你不松套的转。让你只知道两件事,那就是饿了想吃,困了想睡。尽管一家子这样的忙碌,可日子过得吃没吃的,穿没穿的。妈妈一天说,‘穷忙,穷忙,越穷越忙。’眼看着大人们的忙碌,也就造就了我们这样的儿女能为家里做事,也是习以为常的了。

       念书,搂柴,拾粪是我的全部少年时光,这就让我多了几分勤快,却少了那种贪玩的童心。夏天,拾粪一定是在中午。一群孩子光着脚,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齐聚到牛卧晌的沙滩边。在多数孩子们到时,牛还静静地卧着。这时,正是一伙孩子们打闹玩耍的时候,把裤腿卷到大腿根儿,还有几个索性脱光了,都在河里滚打嬉闹。几个孩子在玩叠人,强的压在弱的身上,来来回回玩得拖泥带水。可有的孩子眼睛专注的盯着那个牛要站起来,这牛一起来就要拉粪,当看着那个牛尾巴直起来了。就要有好几个孩子向同一头牛蹦去。在跑的过程中相互阻拦,这时往往是平时厉害的孩子能得手,看他把粪筐直接放到牛屁股上了。不一会儿人家满满的一筐粪拾好了,而且还要用脚踩着往上加粪。可动作迟缓弱小的孩子粪拾得就很少了,这就拿出他们自己的办法,着急伸出小手挠牛屁股,牛就直起尾巴拉一点粪,挠来挠去那牛实在拉不出粪了,只能露出空空的肛门,这些孩子才肯罢休。

       深秋,大风的呼号,刮落了树上相互簇拥的枝叶,地上沙蓬卷蛋,原野一片荒凉。这一夜的风,凋零了多少满树的叶子,却又成了人们抵御寒冷的烧柴。而这时不知有多少人惦记着那飘落的树叶。他们无法睡着,顶着繁星,戴着月光,脚下踩着软而无声的落叶,心里庆幸自己来的正是时候。一阵充实的收获,太阳一出便满载而归。

       谁都知道到树林子搂树叶,我们小孩也不例外,放学后的孩子们背上揽筐直蹦河北树林。却让我们大失所望,整个林子里空空荡荡的,只有零星的飘落的树叶,我们就像收拾着人家的残渣剩饭一样,虚虚咋咋地搂了一揽筐。还是拾茬子长久,每天拾得茬子躲在碾道边上,躲得齐齐整整像堵城墙。真是柴上躲,不肯坐。上冻了,人们还没有忘记那枯黄的野草,做个拉耙,这个刮地穷,终于成了掠取自然的新式武器,奇迹般地诞生在树遮草埋的封闭中,让那锈迹斑斑的钢丝狠狠地抛入大地。带走了满坡荒草,留下了遍地伤痕。拉了一后晌,我背着柴草一步一挪的从沙滩回来了,二姐说,‘就看见一大背柴晃动,不知我兄弟在哪里。’背着柴的我已被松软的柴禾埋没了。柴背下的我,并没有因柴禾包裹而怨恨自己的委屈,却还有着生命力量的显示。并没有因告别天真岁月而伤感,却还能处于一种执着的状态。或许是贫困造就了这群孩子的命运,那稚嫩的脸庞还常常带着憨厚的笑容。在重重的柴背下,依然保持着孩子们那种旺盛盎然的活力。

       大雪封山,出门连把土都抓不起来的时候。这一年的柴背算是卸下了。我看着那么多过冬的柴禾,让我心里觉得踏实而轻松了。很多时候我感谢在这样的年月里,经历苦难,磨练意志。从小练就了生活的本领,在苦难中学会了忍受,在沉默中感受生活所给予的恩赐,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因此,我相信凡是经历了困苦的人,才能面对生活为你所设置的困苦,让你在生活中变幻你适应困苦的情绪,让你变得勤快,让你变得真实。因为没有对富裕的感受,所以也就没有那么精明的思维,只有愚笨的面对生活。

       人就是在生活中应对,适应与生存。否则,你就会脱离现实,生活就会抛弃你。因此,人活在世上就是经历磨练,感受美好的过程。当你想明白这两点,在生活中遇到所有的事都可以泰然处之,练就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的生活本领,就觉得苦也不算苦,累也不觉累。只有经历困苦,才能体会出生活所赋予生命的真正内涵,才能获取到一笔真正的精神财富。

       于是,念书似乎成了我不太重要的事情,却把满门子心事用在搂柴和拾粪上。这又似乎成了我的习惯,让自己远离喧闹,彻底陷入到难言的孤独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