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事业上的惊艳,更美在历史上的意义

2019-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逸婵
美在事业上的惊艳,更美在历史上的意义

《美的历程》揭示了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此书在1981年一经出版立即成了畅销书。如今《美的历程》多次再版重印,已有英文、德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

——· 关于作者 ·——

本书作者李泽厚是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在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中,李泽厚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他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 本书金句 ·——

1.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否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2.劳动工具和劳动过程中的合规律性的形式要求和主体感受,是物质生产的产物;“装饰”则是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的产物。

3.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

4.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可以出现文艺高峰;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之日,文艺却反而萎缩。

——· 核心内容 ·——

一、理解了图腾画作背后的历史,就可以知道艺术之美的产生原因

世界上现有七大艺术,分别是:诗歌、绘画、建筑、雕塑、舞蹈、音乐、电影。《美的历程》虽说讲述的是中国古典文艺的演变史,但差不多包含了以上这七大艺术。

中国的绘画之美的源头是近八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能从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所曾用过的石器工具中感受到原始人对于形体之美的萌芽。

人的审美感受和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是不同的,它包含了观念、想像。美并非是一般的形式,它是“有意味的形式”。就像远古图腾,它们是具有神力魔法的代表,它们积淀了原始人强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

夏商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是当时很常见的花纹,饕餮如此狰狞的形象频繁出现在青铜器上,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

夏商周是一个宗教统治的时代,巫师为了确立统治地位,便通过一些具体的宗教活动来不断强调自身地位。而饕餮纹这种狞厉的美,就出现在顶礼供献的宗教礼器上。因为饕餮纹的狰狞之美能够凸显早期宗法制社会的统治者的威严、力量和意志。

图腾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形态,是在夏商之后数千年的宋元时期。宋元的山水画可谓是绘画艺术的高峰。

宋元山水画经历了北宋、南宋、元这三个阶段,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和意境。

北宋的山水画强调客观的、全景整体性的描绘自然,它追求的是“无我之境”。到了南宋,山水画开始追求诗意,追求的是“有我之境”。到了元代,画作强调的是主观情绪的表达和渲染,这一阶段是“有我之境”。

二、我们曾以为诗歌风格的转变是私人化的,其实它是随着大环境之变而变的

在先秦时期,北方出现了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派,他们认真地给各种艺术文化注入理性因素。在理性精神的指引下,文学诞生了。

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中频繁用到“赋比兴”。“赋”指的是平铺直叙或排比,“比”指类比,“兴”则是先提起一个事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赋比兴”原则在逻辑上符合人类情感,表达上又因为句式整齐而具有感染力。这都是先秦理性精神的体现,它表达了中国思想及哲学上的恢弘之美。

到了楚汉,艺术作品从理性主义转变为浪漫主义,以屈原代表。

走到魏晋,艺术的形态开始为了艺术而艺术,有了“文学艺术的美的自觉”。因为魏晋南北朝动荡不安,正因如此,启发了人们自我内在外显的觉醒,诗人们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灿烂夺目的一个时代。强盛的国家、完善的制度让这个时代催生了一批又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这样的社会因素也决定了唐代美学精神是开放豪迈的。因此,唐诗的开创性,突破了原有的格局,它对平仄押韵的规定,对书写内容的包容,称得上是一代文艺的典范。

三、中式建筑从对称之美变成迂回之美,是因为社会形态变了

早期中国的建筑充满了理性主义。它们大多是巨大、平面铺开、结构对称的建筑群,讲究的是井井有条和实用理智。

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达到最高峰的阶段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的建筑不只是为了避风遮雨的实用性,还开始追求令人赞叹的华美。

中国建筑的大建筑群,不仅仅是供于居住,还供享受游乐之用。因此,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如在建筑中雕刻、绘画。

到了宋元时期,建筑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了,庭院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