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用乐师周邦彦(3)
今天只欣赏周美成的一首词作,《西河》。
西河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佳丽地:泛指江南,此指金陵。髻鬟:环形发髻,喻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峦。莫愁:相传为金陵善歌之女。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西河:又名《西湖》,双调,一百零五字。上片六句四仄韵,中片七句四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
词意:
美丽多姿的金陵,有谁还能记起你历经的南朝繁华和旖旎盛事?青山环抱,江水绕城,两岸峰峦宛如佳人髻鬓,隔江对峙。滔滔巨浪,长年累月拍打着寂寞的孤城;鼓风船帆,隐约点缀在遥远的天际。
江畔断崖垂下的老树犹在,当年莫愁姑娘曾系舟于此。可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烟雾迷茫中空留下断垣残壁。夜半更深,月儿越过城头矮墙,伤心凝望着秦淮河,后者汩汩,东流不息。
那儿是什么集市,为何酒旗招展、戏鼓喧天?想必是王导、谢安等豪门贵族的聚居故里。曾经的奢华烟消云散,惟有昔日的燕子不知沧桑变迁。它们仍旧翔飞在早已变作寻常的普通巷陌中,在夕阳里呢喃,轻声细语着朝代的兴衰和更迭。
这是周邦彦著名的一首怀古咏史词,大概作于1093-1096年间。
当时,词人从庐州离任赶赴江苏溧水,途径金陵时,面对曾经繁华佳丽而今荒芜冷落的六朝古都,不由触景生情,在追忆古昔中融入了寄慨当今的思想感情。
金陵,自古以来山川形胜,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自三国东吴孙权定都开始,经过东晋司马王朝近一百年的经营,到了南朝,金陵更是成了华夏大地上最为富庶繁华的象征。
但随着陈叔宝投降隋军,六朝的最后一个王朝-陈朝随之寿终正寝了。
虽说秦淮河上空仍不时飘来柔靡缠绵的《后庭花》遗曲,乌衣巷口的斜阳中还有燕子盘旋,甚至那弯清冷的夜月依然爬过墙头,但六朝旧事早已尽付流水,成了渔樵闲话,寒烟衰草了。
如今,只有汹涌的江涛一如既往地拍打着这座千年孤城,而即将消失于天际的几点模糊的帆影更显出古城的落寞荒寂。
如果说历史尚有一丝温度,能让我们在纷繁浩瀚的人物事件中择取所爱并知冷知热,那么时间,永远摆出的是一幅严峻无情的面孔,它默然无语,年复一日地冷眼旁观着岁月变迁、世事沧桑和人间的荣辱浮沉。
周邦彦是化用前人成句、引用古典的高手。
在他的笔下,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成了金陵兴亡的背景。
事实上,有宋以来,王安石、苏轼都以金陵怀古为题材,分别写下名篇《桂枝香》和《念奴娇》。前者立意高远,笔力遒劲,气格苍郁,在千古凭吊中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感;后者有如“铁琴铜琶”,激越铿锵,气势恢宏,豪迈奔放,通过对三国风流人物的追忆,表达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和年华易逝的郁愤悲凉。
反观周邦彦的这首《西河》,通篇写景,没有议论,不触及任何重大历史事件,在平铺直叙中娓娓道来,将一切情语熔铸在景语里,寓悲壮情怀于寥廓莽苍的境界中,却依旧给人沧海桑田式的时空转换以及物是人非的无限慨叹。
因此,相较词人其它送别、怀人的婉约之作,这部作品无疑别具一格,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壮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