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过后,接连下了几场大雨,一扫夏日的聒噪,天气立刻凉爽起来,秋天初现端倪。
时光匆匆,不过只是转身的功夫,夏天便成了故事,虽意犹未尽,但一回眸,秋天即是风景,款款而来。
初秋,又称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立秋左右。曹子建有诗云: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
我喜欢初秋,喜欢它湛蓝而干净的天空,喜欢它翩然起舞的落叶,更喜欢她凉爽宜人的气候。
初秋,没有夏的燥热,也没有冬的寒冷,它温度适宜,总是温柔地在日间把夏天留下,晚间带来徐徐秋风。
当晚风渐渐拂去夏日的燥热,蝉鸣也开始时断时续,梧桐叶悄然变了颜色,从树枝上跳着舞奔向大地……
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桂花的香气,又到了丹桂飘香的季节。
夜晚越来越长,没有了虫鸣,没有了风扇和空调的嘈杂声,整个世界好像忽然就安静下来,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浅秋如歌,它是岁月落下的最轻最浅的一笔,却无意中勾勒出心底那一缕久违的纯净。
就如孟浩然的这首《初秋》:“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
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孟浩然的这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平和的心境,同时,也感受到浅秋的无限魅力所在。
孟浩然,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他一生求仕,然怀才不遇,终老未能如愿。
他的一生,始终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结束了求官的愿望。
他从25岁就开始求取功名,直到49岁应招进入张九龄的幕府,一直得不到赏识,用他自己的话说:“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当孟浩然离开张九龄幕府后,他终于放弃了求官的梦想,开始寻求内心的平静,这也是他人生的蜕变。
后期的孟浩然虽隐居林下,但仍与张九龄等达官显贵有往还,同王维、李白、王昌龄亦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应是作于孟浩然晚年,隐居襄阳期间。
诗人静静享受大自然的灵动变化,感觉着世界的奇妙虚幻,在诗人的心中,流动着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初秋》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唐·孟浩然
赏析
这是唐代诗孟浩然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让我们在感受诗人平和心境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浅秋的魅力无限。
一首初秋诗,把我们带进了清风习习的浅秋。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
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初秋,夜晚变得更长了,清风徐徐使凄凉之感越来越浓。
夏日的燥热一扫而空,转而是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该是无比惬意的。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夏虫已不再叫了,该看书的时候就在书斋里安静地看书,该散步的时候就在附近游走,台阶下的草丛中闪现着露水的光华。
浅秋如歌,它是岁月落下的最轻最浅的一笔,却无意中勾勒出心底那一缕久违的纯净。
诗歌描摹初秋景象,所写均是寻常所见,却有无限韵味深含其中,诗人静静享受大自然的灵动变化,感觉着世界的奇妙虚幻,在诗人的心中,流动着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