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

冲突不是风景线,死亡更不是!

2019-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楼有假期
冲突不是风景线,死亡更不是!

大家好,我是小楼。

前段时间,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为强有力的反驳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言论,说出“我们希望这样的“风景线”在美国越多越好”,一时间成为了中国的热点话题。因为了解一些谈判的以及在合适的场合如何坚定自己的立场,我觉得华春莹的这句话很强,而且具有一定震慑力。但同样的一句话,用在不同的地方则会有大不同的效果。

自从“风景线”成为热词以后,各大媒体纷纷用“美国亮丽的风景线”作为报道美国国内暴力冲突的标配,大致产生出“美国再度迎来风景线,大使馆发生爆炸”“飞机炸毁城市,美国别样风景线”等等标题。其实,第一次看到类似标题是一个有权势的媒体发出的,报道纽约的地铁游行事件,虽然不能等同于此前的事情,但是如果单纯的理解为具有一些报复性口吻的标题,其实也是可以理解和接纳的,毕竟人不能总是善良。但随着其他媒体的跟风,一些中国网民似乎已经将处在美国地域内的悲伤变成了“风景线”的调侃,失去了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和同情。

虽然我不喜欢“忍让”这个词,但我喜欢“包容”,理解并尊重生命,包容些许的不同。我也并不高尚,没有谴责别人的权利,但是今天看到美国佛罗里达枪击案新闻的评论区,少有对生命的惋惜,同情和祈祷,反之,全是对于“美国风景线”的期待和嘲讽,所以才想动笔写写现在的内心感受。

18岁那年,我开始了自己在校党报实习的生活,年轻的我抱怨着报社的死板和严格的审查制度,在种种压力下层层筛选、过滤那些可以发出的文章。20岁的时候,我作为报纸的责任编辑,熟悉并清楚的知道报纸作为媒体的用处,它的“服务性”是不可改变的。但同时我也非常同意并坚守这种严格的审查和筛选,不是因为它受控于谁,而是因为它太强大,它的宣传性十分不可控。当一些媒体哗众取宠的使用“风景线”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一丝丝的调侃,可能会对读者造成的影响。希望不会有某一天,美国迎来《后天》那种景象的时候,会有一堆中国网民拍着手说:“看啊,这美丽的风景线!”

也希望这篇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关于生命的触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