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头几年,有一首歌火了起来,名字叫《时间都去哪儿了》。
昨天笔记本挂掉了,检查了下,是SSD坏了,和卖家联系了下,发现已经过保了,有些郁闷。晚上到京东下单了一块新的SSD,今天一早送来了。
于是昨晚没有码字,只用MacBook刷了一会儿知乎,却有深深的罪恶感。每天不写字,就好像做了错事一样。
今天大扫除,收拾了一下书。
然后想起了那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
别人在应酬的时候,我在读书写字;别人在结交人脉的时候,我在读书写字;别人在职场春风得意的时候,我还在读书写字... ...
其实读书本身不会带来财富,只是让自己懂得更多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是我生命里最值得追逐的东西。
所以,在别人收获职场升职的时候,我也只能收获沉默。
有时候,自己都不是特别了解自己,究竟要走向一条怎么样的路。在生命最迷茫的时候,会有一道耀眼的光芒,指引我的方向。
写字就像约会,随着手指流淌出来的,有时候是一个轻声哼唱的歌谣,有时候是一抹金戈铁马骄傲... ...
骄阳似火,狂风大作。炎热的夜晚,缩在空调的房间里,思绪却在千里之外。
或许有一场雨,或许有一场梦境。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571/290f7b1b2bbe5fa8.jpg)
周日的下午,装完书柜,收拾完书,已经疲惫不堪。这个周没怎么像样的锻炼,经过两天的组装家具,感觉身上的肌肉都松弛了。
来上门装书柜的师傅说,您这是参照图书馆设计的吧。
我笑了,其实,开一间能喝咖啡的书店,是我至死不渝的梦想啊!
翻箱倒柜的时候,找出了很多之前以为弄丢了的书,就像在海滩边上捡到贝壳的小孩,我欣喜的把这些书放在书柜上。然后回忆起读书时的点点滴滴,就觉得生命是如此的充实。
有一段时间,我变的特别功利,我想尽全力的付出,然后期待收获。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付出是不可能匹配收获的,这就是世界独特的魅力。我无力抵抗她,却只能顺从。
静下心来,平息下内心,认真的思考,只要我还在一步步的向前进,又何必在意时间的流逝。我虽不相信天道酬勤,但至少也会明白,所有流过的汗水,都会让自己变得强大。
这个城市的夏天燥热无比,十几年前的一个中午,和同学游荡在街头,回到宿舍像晒蔫的叶子一般。第二天看报纸才知道那天的气温超过42度,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
也是从那时起,我牢牢的记住,夏至前后,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尽管感官上总觉得7、8月份才热,实际上夏至的热是让人很绝望的,突如其来的炸裂感。所以,在文言文里,至这个字并不代表到,而是代表“极点”,至者,极也;夏至者,夏之极点也。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如果想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需要做出一万小时的努力。我对此深信不疑,在我喜欢的领域,想要达到某种成绩,就要准备好精力和时间,用漫长的时光去实现它。
比如跑步和健身,比如读书和写字,比如读诗。
我原本功利的给自己定了目标,比如跑步到什么成绩,比如写作到什么水平,
后来一一放弃了这些目标,倒不是因为不能完成,而是在继续坚持的过程中不再那么功利。换一种心态面对人生,虽然艰辛,却也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不断的开始有一种焦虑感,或许是中年危机?我却从未觉得自己到了中年,还没二够呢!竟然要奔四结束了。还好我能坦然的面对年龄,在马拉松爱好者的眼里,年龄不过是数字,根本无法阻挡我年轻化的脚步。
喂!你的头发,白的不像样了!
好吧,要不我去做个染发甚至植发,虽然我并不介意这个。20年前我可以冒充正太,20年后我不介意两鬓星星也。在与时光的交锋中,你无所畏惧的时候,总要付出点什么。
一点一滴的,去学习那些新东西,我并不担心学不过所谓的年轻人,他们在玩农药的时候,我在研究代码和公式,他们在为未来担心的时候,我已经目的明确的去测试数据了。
一年,两年... ...五年或者更多年后,我或许又长了几岁,但学到的东西,或许更多了,能做的事情,或许也会多一些。
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也有人考证这句话很可能不是他说的,不过在他的很多作品里曾经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成年人不看对错,只谈利弊。想到这里,我就有些莫名的悲哀,因为我还有孩提时的梦,我多么希望童话里的世界是存在的。我依旧流连在大海的岸边,看五彩斑斓的贝壳被冲上沙滩。
我还想拎着刀拎着剑或者随便拎着什么,比如吉他,浪迹天涯。
也许有人觉得,你这人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想一定是有病。关于这个观点,王小波确实说过一句精辟的论述: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其实这种人的所谓生活,不过是被锤了而已,多少人成了太监,卑微的活着,却永远死在了25岁。因为未知,未来才会有趣,一眼就能看到退休的生活,我不想也不会继续下去。
时间都去哪儿了?其实我并不关心,站在时间的终点,我会审判自己走过的所有道路。光明的,黑暗的,分叉的,抄近道的,绕远路的... ..无论哪一条道路,都通向最后同一个目的地:死亡。
王小波在《万寿寺》里说,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要有诗意的世界。是的,诗意的世界才是最绚烂的,那是我存放灵魂的地方。
在那里,用星星搭建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格子,存放着一个又一个的早安和晚安,存放着一次又一次的日出和日落,存放着一个又一个的夜晚也黎明,存放着一段又一段的时光和梦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