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危险的游戏
这是本次常态化写文的第25篇公众号文章。
但是事情似乎朝着越来越不受控制的方向发展。
虽然一开始是带着游戏的心态开启的,也抱着游戏的心态在推进,但对结果却从不曾设想过。
8月底,小朋友开学,带着一丝愧疚,开始记录她的学习、生活,比如是否要上学的讨论,如何看待打架事件,学习应有的态度等等。
便有了《开学第一天:去玩吧!少年》、《一起打架事件碰撞出的答案》、《学习应该有点甜》等。
再到学习到底应该学什么?写了《不慌不忙 我们来日方长》。
随着遇到的问题越多,不得不深入思考,发现单纯的记录并不简单,往往涉及家庭的教养方式,于是促成了《纵是一地鸡毛也要追寻岁月静好》。
这一路走来,感觉教育问题太过宏大,包括学习但不限于学习,贯穿一生,甚至影响几代人。
原先单纯的记录倒像撕开了一道口子,不得不忆过往看今朝展未来。
10月份,认真梳理在公众号写文以来的所思所想,决定还是要坚持写下去,并广而告之,算是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也逼迫自己坚持,于是就有了《给自己挖个坑,然后义无反顾跳下去》。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在朋友圈推广,当然,这在我看来也是被动坚持的一种方式。
刚开始,朋友们看了纷纷友情点赞,满足了一点虚荣,也是一种激励,很是感恩。
朋友们的点赞,确实让写文这件事有了更大的动力,其中也收获了一些陌生朋友的支持和激励,算是意外之中的惊喜。
还有很多朋友认真的评论和深入的探讨,让我看到这件事更大的可能性,并开始渴望能吸引到同频的人。
最近几天,关注的朋友也多了起来,内心的胆怯倒多过了窃喜。
因为期待,朋友们肯定希望这个号能带给他们一些意义,不管是精神上的愉悦,还是引发思考或看见另一种可能。
顿时感觉肩上有些沉重,并不如刚开始想的、讲的那样,进退随意。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和家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撇开社会讲人事、家事并不现实,所以对社会热点也要足够的敏锐,可以提供更加鲜明深刻的观点。
这个游戏开始变得危险起来。
莎士比亚说,“没有思想的文字是上不了天堂的。”
当前,还有太多的不足,比如知识的碎片化,不成体系;思想深度不够;看问题的角度不够多元等等等等。
甚至一个写作者最基本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等还做不到。
更不要说永远有新的观点和角度。
那还要不要继续?
心中原来的那份悸动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
当初就是本着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发声的,普通人是这个社会的基石,但也容易被忽视,没有合适的发声渠道,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一些问题、一些现象。
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虽然很重视却不得要领;往往人云亦云,容易陷入焦虑。
假如能通过文字的输出、内容的传递,让信息流动,让思想交流,汇聚一群同频共振的伙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也不失为本号存在的最大意义了。
一场充满危险和未知的冒险之旅已经开启,这将是一趟不被定义的旅程,将有更多的未知等待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