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您听

普遍规律不适用所有个体。

2022-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蜕变挣脱

  普遍规律适用于大多数,却不适用于所有个体。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偏偏汉朝的开过皇帝刘邦是农民出身;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仅是农民出身,甚至是赤贫。这么看来,这个俗语就是不对的。但是呢,你环顾四周,一般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多数祖辈条件也还可以。从赤贫到富有这样的个例不能说没有,只能是少数。

  就拿“上学有用论”来说,好像只要上了学,读了大学就一定能混个好的出身。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来看,也不尽然。我们班高考成绩最好的那个同学,虽然高考考上了北京的985,但是因沉迷游戏最后肄业了。现在在我们县城一家比较小的建筑公司上班,工资不高,倒也落了个逍遥自在。什么是成功,什么是有用?无非是有钱,有权,有能耐。从这个标准来看,我们村的首富身价大几千万,初中毕业。那些博士毕业、硕士毕业的都没有他挣的多。但是呢,按比例来看,多数上过大学的同学比没有上过大学的同学生活的要相对好一些。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当了医生,有的当了律师,有的搞各种培训,有的在城市当普通白领,挣得相对要多一些,工作也相对体面一些,至少不风吹日晒。

  就拿“婆媳是冤家”来说,也是这么回事儿。听过婆媳不合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也见过很多很多。婆媳关系一直是婚后生活的一大难题。但是,这种事儿在我们家就不是事儿。我媳妇和我妈刚见面时就特别投缘,相互对眼。我们结婚8年,父母帮我们一起看孩子也有6年了。随着父母岁数越来越大,即使孩子大了不用父母照顾,老人也很难再离开我们了。这6年间,他们之间的相处的非常融洽。从未拌过嘴,连红脸都没有红过。现在在我父母眼里,儿媳妇比我这个儿子还要好得多,重要的多。你能说“婆媳是冤家”吗?

  类似这样的道理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具体到个体上就行不通了。

  所以说话就不能那么绝对,要分场景,要分人。

  有的人说:“给别人当后妈,当不出好来。”这可能是个普遍现象,却不是真理。我姥姥家的邻居,他家就是一个二婚家庭。但是这个男人的孩子特别争气,上个世纪80年代就考上了天津大学的土木专业。后来踏着改革开放之风,辞掉正式工作去了深圳。与别人合伙创建了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特别有名的设计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西安、成都、纽约等地开有分公司。这个孩子就对后妈特别孝顺,真可谓百依百顺,那真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多年以前,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他就把他后妈接到了身边。有的人说这个后妈有命,碰到了一个好儿子。有的人说这个儿子懂事,孝顺。总之,给别人当后妈,当不出好来,这件事在他们家是不成立的。

  个例与群体之间,在某些时候是对立的,是不统一的。再普遍的规律,放到某些个体身上也是行不通的。

  所以说,人活着活的就是自己。不用比,不用学,各有各的道。不能盲目地跟从,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因为就我们自己来说,我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能很多道理都适用于我们,但绝不是所有,总有例外。

  在我认为,成功不是挣钱的多少,不是权势的大小,而是一种自我感觉。你觉得你成功就是成功,当然你非要用普罗大众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也没有办法。这样走下去,你也不一定能成功。即使达到别人眼里的成功,也不一定快乐。

  这就是认知的不同,对待成功的认识也不同。

  正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所以普遍规律就很难覆盖所有。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有一个目的:我们活的是自己,不是别人。每一个个体都是鲜活的,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千万不要取向统一,变成一个模子,那就麻烦了。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最终也就失去了自己。那样做,在我认为是不值得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