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一俗

2023-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邓律师

去年的今天,我还在为老公这边的习俗繁琐且与我们那边大不相同而郁闷,今年的今天,我已放下执念,入乡随俗。

老公是湖南邵阳新宁人,这边对于红白喜事、过年、祭祖都非常讲究。

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家家户户都是新房别墅,但基本每家都设有神龛,出远门和回来都得跟祖先打个招呼,说是“唱保佑”。

刚来还真不习惯,看着思想前卫的老公在神龛面前念念有词,感觉怪怪的。来了几年后,基本知道他在说啥,也习惯了等他念完了我再作三个揖,动作已然非常娴熟。

我以前就觉得这样傻傻的,现在看着三个娃跟着他爸有模有样地“唱保佑”,才发现这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归属感,是一种不能忘了来处的精神信仰。

而对于红白喜事,这边基本都没有只吃一餐的,都是预备餐开始,三餐以上起步。但是他们的礼又不重,地方吃酒一百元的礼,可以一大家子去吃三餐,怎么样都觉得很划算。

不过呢,他们这边摆酒席,天冷了,就围着碳火,架个锅子,没有桌子,菜来了,就往锅里倒。刚来那会,被这阵仗吓了一大跳,现在也慢慢习惯了,也理解了。如果真的上桌的话,天气这么冷,这么多菜,等菜到桌子上都凉透了,还怎么吃?所以,架个锅子,刚好合适。

今天过年,红白喜事就不说多了,反正他们讲究的不讲究的,一下子也说不完。

再说过年吧,这里的人,初一基本不会睡懒觉,不然,你还在床上,一大堆的人过来拜年,作为主人,你还得上茶,上烟,放炮仗,封红包,两个人都忙得手忙脚乱,谁还敢睡懒觉?

何况,你还得去家家户户拜年呢,起晚了,这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搞笑的是,周某人过年回来,本想着过年的时候跟老同学们聊聊天,结果,他们互相拜年,他去了你家,你去了他家,就是碰不上。不过在路上倒是碰到几次,打了好多次招呼,聊天就算了,因为他们还忙着去其他家拜年呢。

这边的年夜饭仪式感很足,杀鸡后,得放炮仗,拿鸡祭了祖后才能煮。鸡肉煮猪肉,熟了后,烧一炉碳,架个锅,把菜倒进去,烫点青菜,再煎个鱼就够了。如果有至亲在三年内去世,那做儿子女儿的,还得去坟上“团年”。

刚来那会儿,我都惊呆了,因为我们小时候,大年三十就主要是准备年夜饭和贴对联。年夜饭是作为重中之重来准备的,每次,年夜饭得准备上一天,鸡鸭鱼肉,十碗八碗的基本不重样。所以,你可以想象,当年,到了饭点,我们年夜饭啥都没弄,只有一只光秃秃的插着两根筷子的鸡的时候,我是怎样的心情?

不过今年我也习惯了,带着三娃,还要陪我爸妈过年,桂林邵阳来回折腾,事情一多,我才发现,周某人这边的年夜饭真的很人性化,很可爱,管饱就行了。省了好多事啊!

对于我这种对美食没有执念,又很忙的人来说,我喜欢这种年夜饭,超级省事!

好了,一乡一俗,当宽心,入乡随俗才是王道。困了,不说了,晚安!祝看文的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